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5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3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64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為人簡易佚蕩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顧嘗好辭賦。初,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談說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實好古而樂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為經莫大于《易》,故作《太玄》;傳莫大于《論語》,作《法言》;史篇莫善于《倉頡》,作《訓纂》;賦莫深于《離騷》,反而廣之;辭莫麗于相如,作四賦。皆斟酌其本,相與放依而馳騁云。用心于內,不求于外,于時人皆少之,唯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以為絕倫。王莽時,劉歆、甄豐皆為上公。莽誅豐父子,投劉歆子四裔,辭所連及,便收不請。時,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從閣上自投下,幾死。莽聞之曰:“雄素不與事,何故在此?”間請問其故,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詔勿問。雄以病免,復召為大夫。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而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毙坌Χ粦D昶呤?,天鳳五年卒,侯芭為起墳,喪之三年。時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光聞雄死謂桓譚曰:“子嘗稱揚雄書,豈能傳于后世乎?”譚曰:“必傳。顧君與譚不及見也。凡人賤近而貴遠,親見揚子云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薄仁義,非禮學,然后世好之者尚以為過于《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是言。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于圣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節(jié)選自《漢書?揚雄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為人簡易佚蕩/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B.為人簡易佚蕩/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C.為人簡易佚蕩/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D.為人簡易佚蕩/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辭賦,賦之別稱。盛于漢,故世稱漢賦。后轉為詩文之總稱。
B.待詔,漢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之隨時聽候皇帝的詔令,謂之待詔。
C.黃門,又稱黃門侍郎,秦代初置,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皆以宦官充任。
D.大司空,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歷代職務不同。漢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揚雄游學京師,仕途坎坷不順。他受王音賞識,召為門下史。后與王莽、董賢同朝為官,王、董二人位列三公,權傾一時,揚雄卻三代未升官。
B.揚雄好古樂道,不為當世所稱。他喜愛圣賢之道,希求文章在后世揚名,但當時人大多輕視他。唯有劉歆、范逡、桓譚敬重并推崇他。
C.揚雄因受牽連,投閣以死免屈。他受劉歆、甄豐等人牽連,在辦案使者到來時,直接從閣樓上跳下,差點死去。所幸王莽下詔不予追究。
D.揚雄身死名揚,其文傳于后世?;缸T認為揚雄的文章被當世看輕,是因為凡人貴遠賤今,同時堅信他的文章一定會受到賢達之士的推崇。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
②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1難度:0.6264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武昌九曲亭記
蘇轍 子瞻遷于齊安①,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②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耶!”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④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注釋]①齊安,即黃州。當時蘇軾被貶謫黃州,蘇轍被貶謫筠州。②陂陁(tuó):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亂流:橫渡江水。④蹇(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 廬:建造房舍 B.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 易:容易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顯現 D.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 委:歸,付
A.“亭”,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筑,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墻,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
B.在古文中,“江”與“河”常常專指長江與黃河。本文中的“江”即指長江。
C.“浮圖”,梵語音譯,對佛或佛教徒的稱呼,也指和尚,還指佛塔。本文中的“浮圖”指和尚。
D.“斤斧”,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也用來作兵器。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經常游歷西山,和山中的幾個朋友開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娛樂,朋友們都不覺得子瞻到齊安已經很久了。
B.作者寫自己年輕時跟隨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泛舟的水流,子瞻總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盡顯適意快樂之情。
C.文章敘寫了九曲亭的擴建情況,表達了子瞻著意建亭的愿望,也表達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極為高興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記”為題,著力描寫了西山的勝景,展現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樂的形象特點。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②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
(6)文章題為“武昌九曲亭記”,但第1段和第3段中的很多內容與九曲亭無關,你怎樣認識這一行文特點?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7引用:0難度:0.6264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0引用:2難度:0.6264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7引用:3難度:0.82645.《登快閣》的頷聯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2難度:0.62646.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鳳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又稱“長短句”“詩余”“長府”。配上音樂可以歌唱。而長短句,是由作者表達的內容決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B.《望海潮》一詞用鋪敘手法展現了杭州城內外的美麗景象,表現了城鎮(zhèn)的富庶與繁榮,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喜愛和贊頌之情。
C.詞中數量詞的運用尤見匠心?!叭齾嵌紩薄笆f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豪邁的氣勢,整首詞表現出了博大豪邁的格調。
D.《望海潮》這首詞所描寫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會歷史面貌。
(2)《望海潮》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詞人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3難度:0.62647.研習課文8~13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問題。
(1)下列對文本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武帝時,司馬遷主持編制《太初歷》,一開始參加者之間觀點上出現了分歧,落下閎提出了渾天說。
B.面對雙方激烈的爭論,漢武帝讓他們分別制訂自己心儀的歷法,然后檢驗誰的歷法更符合實際。
C.依據“渾天說”制訂的《太初歷》與實際天象符合得最好,因此得以被采用。
D.《太初歷》的制訂引發(fā)了渾蓋之爭,二者孰是孰非,天文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但隨著爭論,渾天說逐漸成為天文學界對宇宙結構認識的主流。
(2)下列對文本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揚雄先是相信蓋天說,發(fā)現了蓋天說諸多破綻,轉而信奉渾天說,并撰寫了著作對蓋天說進行批駁。
B.蓋天說主要將渾天說“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內,漂浮水上”的主張當作批駁的重點。
C.對王充的責難,渾天說者不以為意,認為只要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太陽的升落,太陽是否出人于水中無關緊要。
D.葛洪運用反證法,先運用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蓋天說是錯誤的,再從觀測的角度承認渾天說是較為正確的。
(3)揚雄是從哪幾個方面對蓋天說進行批駁的?
(4)渾天說的缺陷是什么?渾蓋之爭對天文學研究有怎樣的促進作用?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難度:0.12648.勸諫是一種藝術,司馬相如的奏章一定會給你一些啟示。假設你所在的學校要將國慶節(jié)假期進行調整,這樣你將失去兩天的休息時間,請你就此向校長提出建議,注意用語得體,表達清晰。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2難度:0.5264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①
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②枯桐。清商激西顥③,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希聲閟大樸,聾俗④何由聰。【注】①吳武陵:因得罪權貴被流放永州,柳宗元被貶謫永州時最親密的友人之一,詩中“美人”即指吳武陵。②縆(gēng):緊繃。③西顥:秋天。④聾俗:指蒙昧無知的流俗之輩。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句寫景,凄雨侵竹、驚鳥翻飛的景物描寫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第三句表明詩人與友人分隔兩地,第四句中“一夕”照應詩歌標題,體現“夜坐”。
C.“若人”兩句描寫吳武陵琴弦和琴身的華麗與名貴,為下面描寫琴音作了鋪墊。
D.本詩前八句為第一層,以寫景為主;后八句為第二層,以側面寫琴音和抒情為主。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2650.分析《邊城》(節(jié)選)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式的鄉(xiāng)村社會,探究作者的社會理想。
活動1:《邊城》(節(jié)選)描寫了哪些主要人物?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情感?
活動2:閱讀《邊城》(節(jié)選),舉例說明小說從哪些角度展現了邊城的美。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0難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