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是農村治理路徑明顯變化的60年,最能反映這場變革的是農村治理方式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仍然是一個分散的鄉(xiāng)村社會,國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運動把家庭從舊的地方束縛中部分地解放出來,開始了由互助組和初級生產合作社到建立新聯(lián)盟的過程,初步建立鄉(xiāng)、村基層政權,呈現(xiàn)鄉(xiāng)、村政權并存。國家在農村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獲勝則以1958年人民公社體制的實施為標志。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農村社會的治理轉向村民自治模式,在這種治理模式中,國家的行政管理權收至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以下的村則實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選舉產生的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村級公共事務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寫進了憲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國基本完成了廢除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的工作。1987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村民自治的性質和地位做了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199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
——摘編自戴玉琴、高廣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路徑、影響和走向》等(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特征。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影響新中國農村治理模式變遷的因素。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2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1979年,廣東農民陳志雄承包了生產隊的魚塘,獲利后他雇工擴大經營規(guī)模,這一做法因違背上級文件而引發(fā)眾多爭議。后來《南方日報》發(fā)文肯定了這位生產能手。上述現(xiàn)象反映了( ?。?/h2>
發(fā)布:2024/12/3 5:30:2組卷:16引用:3難度:0.6 -
2.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將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兩權分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明確規(guī)定將使用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三權分置”。改革后( )
發(fā)布:2024/11/19 6:0:1組卷:12引用:7難度:0.8 -
3.1977年,安徽省允許生產隊根據不同農活建立不同的生產責任制,后來又采取“借地度荒”的特殊政策應對特大旱災,鼓勵農民利用空地和開荒多種糧食蔬菜,誰種誰收,不用上繳。甚至有些社隊進行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嘗試。這反映了當時安徽?。ā 。?/h2>
發(fā)布:2024/10/28 17:30:2組卷:8引用:3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