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為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請回答與此有關的問題。
(1)輕輕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該后肢出現(xiàn)屈腿反射。該反射的反射弧組成是 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用針破壞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該后肢不能不能發(fā)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傳出神經,該后肢 能能發(fā)生屈腿反射(填“能”或“不能”)。
(3)從該實驗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經中樞,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經中樞,反射就不能完成。
(4)從以上實驗結果 不能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腦控制”的結論(填“能”或“不能”)。
【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反射的過程.
【答案】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不能;能;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缺少神經中樞,反射就不能完成;不能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4引用:4難度:0.7
相似題
-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抑制性神經元,能夠分泌抑制性神經遞質,引起突觸后膜發(fā)生Cl-內流、K+外流,從而造成突觸后膜膜電位的改變,使突觸后神經元受到抑制。圖1是與膝跳反射有關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中①~⑧表示細胞或結構)。發(fā)生膝跳反射時,屈肌①舒張,伸肌⑥收縮?;卮鹣铝袉栴}:
(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
(2)若要檢測圖1中M點在膝跳反射過程中的膜電位變化,理論上正確的操作是
A.將電表的兩極連接于膜外M點兩側,刺激N點
B.將電表的兩極連接于膜外M點兩側,刺激感受器
C.將電表的兩極分別連接于M點膜內和膜外,刺激N點
D.將電表的兩極分別連接于M點膜內和膜外,刺激感受器
(3)圖2表示膜電位變化曲線。在膝跳反射過程中,A點的膜電位變化曲線為甲曲線,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
(4)圖1中發(fā)布:2024/12/31 4:30:1組卷:10引用:5難度:0.7 -
2.如圖甲、乙表示人體中某些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
(1)圖中表示的相關結構是
(2)圖甲中,刺激結構④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
(3)興奮不能從C 傳到a的原因是
(4)圖乙中,若刺激A點,電流計B將偏轉發(fā)布:2024/12/31 5:0:5組卷:2引用:3難度:0.6 -
3.下列動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5:0:5組卷:3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