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試題詳情
課外拓展。
【甲】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乙】黃帝將見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秉S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毙⊥o④。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⑤必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莊子?徐無鬼》)[注釋]①大隗(wěi):傳說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辭:謝絕。⑤奚:何,什么。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百川灌河 河流。河流。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 改變。改變。
③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 這。這。
④黃帝再拜稽首 第二次。第二次。
(2)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D
A.河伯始旋其面目 | 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
B.望洋向若而嘆曰 | 若知具茨之山乎 |
C.河伯欣然自喜 | 曰:“然” |
D.于是焉 | 是吾劍之所從墜 |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②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4)從甲、乙兩文中各提煉出一個成語,然后概括河伯和黃帝身上的共同點。
(5)請談一談從河伯或黃帝身上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答案】河流。;改變。;這。;第二次。;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1引用:0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