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4日晚八點,武漢市交通廣播《法在身邊》欄目以“長江大保護”為背景,向市民朋友們介紹了生活中的非法捕撈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水產資源保護區(qū)內從事捕撈活動;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yè)資源的方式進行捕撈;禁止在禁漁區(qū)、禁漁期內進行捕撈;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網目尺寸的漁網進行捕撈;禁止捕撈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請回答相關問題:
(1)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為禁漁期,這段時間水生動物會集中產卵,幼魚會快速生長。導致這一現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陽光、溫度和溶解氧等陽光、溫度和溶解氧等(至少寫兩個)。若在此期間使用密網進行捕撈,就會影響種群的 年齡結構或出生率年齡結構或出生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
(2)禁漁不等于禁止垂釣。垂釣愛好者以娛樂為目的進行近水垂釣是允許的,但以獲得漁獲物為目的的生產性垂釣被禁止。請推斷合理保護漁業(yè)資源的休閑垂釣方式為 AA(填字母)。
A.一桿一線一鉤垂釣
B.兩桿以上垂釣
C.一桿長線多鉤垂釣
D.多線多鉤垂釣
(3)某四位村民使用“螺耙”工具(如圖1)在長江支流非法捕撈螺螄(底棲動物)1400多斤,這種捕撈工具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長江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了嚴重破壞,涉案人員被依法處罰。
請結合圖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發(fā)生變化的角度分析,為什么使用螺耙會嚴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使用螺耙時金屬結構會刮取底泥層,導致部分生產者(沉水植物)死亡,進而影響水體中非生物的物質含量(如溶解氧等);使用螺耙會導致分解者在底泥層中的分布發(fā)生變化;使用螺耙除了會減少螺螄數量,還可能對其他水層的消費者造成傷害使用螺耙時金屬結構會刮取底泥層,導致部分生產者(沉水植物)死亡,進而影響水體中非生物的物質含量(如溶解氧等);使用螺耙會導致分解者在底泥層中的分布發(fā)生變化;使用螺耙除了會減少螺螄數量,還可能對其他水層的消費者造成傷害(至少答兩點)。
(4)非法捕撈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的修復方式一般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上述村民在作案后被執(zhí)法部門責令在捕撈水域放流成魚47.84公斤、幼魚2758尾。人工方式向公共水域流放水生生物時,不能隨意放養(yǎng),需要考慮流放生物對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環(huán)境和其他生物的 適應性適應性;同時避免造成 生態(tài)入侵或物種入侵生態(tài)入侵或物種入侵,進一步破壞生態(tài)平衡。
【答案】陽光、溫度和溶解氧等;年齡結構或出生率;A;使用螺耙時金屬結構會刮取底泥層,導致部分生產者(沉水植物)死亡,進而影響水體中非生物的物質含量(如溶解氧等);使用螺耙會導致分解者在底泥層中的分布發(fā)生變化;使用螺耙除了會減少螺螄數量,還可能對其他水層的消費者造成傷害;適應性;生態(tài)入侵或物種入侵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影響種群個體數量變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種內競爭、食物、捕食性天敵等,下列有關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12 13:0:1組卷:29難度:0.7 -
2.科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開放,夜晚閉合;如果將光線遮擋起來并降低溫度,即使在白天,花也會閉合。這個實驗表明:影響植物開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5:30:2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3.下列能直接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31 2:30:2組卷:42引用:3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