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回答問題。
      兔,屬于哺乳綱、兔形目、兔科。兔和鼠的骨骼形態(tài)非常相似,從動物演化角度而言,兔鼠同源,安徽潛山早古新世地層中出土有安徽模鼠兔(兔的祖先類型)和東方曉鼠(接近于鼠的祖先類型)化石,表明至晚在距今6200萬年前,兔和鼠已經“①                    (分道揚鑣/殊途同歸)”,走向了獨立演化的道路。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兔屬動物數量較多。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識別的特征非常明顯,一是無,二是有翹起的短尾,可見殷商先民對兔的形態(tài)特征非常熟悉。兔的前肢短,后肢長而有力,bá(  )腿飛奔是它們的逃生本能,故“逸”字從兔,甲骨文本義為追逐兔子。甲骨文中有“冤”字,為會意字,字形為兔在網中,其本義同“置”,《詩經》中有“肅肅兔置”的記,描述了在岔路口和密林中設置又緊又密的網以捕兔的情形。
      “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旨在勸jiè (  )大眾莫存②                   (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之念。“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生動描繪出野兔倉皇奔逃、撞樁而亡的場景?!抖Y記》中稱兔為“明視”,形容兔眼大而明亮。《古今注》中記載“兔口有缺”,是對兔的“三瓣嘴”特異形態(tài)的描述?!稇?zhàn)國策》中有“狡兔有三窟”之類文字,說明先民已知曉野兔棲居地多變的特點。南北朝樂府民歌《③                   》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段名句,也是關于不同性別野兔行為特征的記錄和觀察。
(1)對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以及根據拼音所寫漢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B
B

A.“無頸”的“頸”在此處的意思是“脖子”,應讀為“jǐng”。
B.“bá腿”在此處的意思是“邁步”,應寫為“撥”。
C.“記載”的“載”在此處的意思是“記錄”,應讀為“zǎi”。
D.“勸jiè”的“jiè”在此處的意思是“警告,勸告”,應寫為“誡”。
(2)填入文段中①②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A
A

A.分道揚鑣 不勞而獲
B.殊途同歸 不勞而獲
C.分道揚鑣 坐享其成
D.殊途同歸 坐享其成
(3)根據語境,在文中③處填入的題目是
木蘭詩
木蘭詩

(4)文段中劃線句表達欠妥,請修改。

【答案】B;A;木蘭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3 8:0:9組卷:8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5/1/2 17:30:4組卷:77引用:2難度:0.8
  •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5/1/5 8:0:14組卷:17引用:1難度:0.7
  • 3.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5/1/4 7:30:3組卷:5引用:1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