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抗疫最艱難時,世界各國伸出援手;而當國內(nèi)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國也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伴隨著援助物資在各國間傳遞的還有一句句暖人的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萬里尚為鄰,相助無遠近”……
(1)“山川異域”中的“異”是“另外的、別的“意思,與下列哪個詞語中的“異”意思相同?DD
A.奇花異草
B.異想天開
C.大同小異
D.異國他鄉(xiāng)
(2)下列哪句詩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的意思相近?CC
A.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B.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D.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這些寄語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也讓人感受到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在疫情期間更能看清誰才是真正的朋友,正所謂BB。
A.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B.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4)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驕傲,我們應該更加珍視,努力傳承。下列關(guān)于古詩中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習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D
A.“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寫到了寒食節(jié)賜火的習俗。
B.“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寫到了春節(jié)貼桃符的習俗。
C.“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到了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寫到了中秋節(jié)賞月的習俗。
【考點】語段閱讀.
【答案】D;C;B;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5/2/28 16:0:1組卷:13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課文回音壁
古老的鐘發(fā)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還健康。沒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傾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xiàn)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劃著十字。
(1)這篇短文選自課文《
(2)在“□”處給短文補上標點符號。
(3)桑娜在沉思什么?請用“---”畫出來。
(4)桑娜家窮,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5)桑娜家這么窮還收養(yǎng)兩個孤兒,說明桑娜夫婦是發(fā)布:2025/3/13 11:3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
(1)請給文章加個合適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全文共有
(3)這段話具體寫了柳樹、發(fā)布:2025/3/13 12:0:2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閱讀《翠鳥》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jǐn jìn)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瞪開葦稈(gān gǎn),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1)小魚可機靈了,本片段中哪一句話說明了它的機靈,請抄下來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上“√”。
(3)用“ ”畫出一句比喻句。
(4)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機智--
(5)“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請你用“盡管……還是……”寫一句不同的話。
(6)翠鳥捕魚的動作非常敏捷、迅速,請你把它捕魚時的幾個動作的詞語用“〇”圈出來。
(7)從“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句話知道了什么?發(fā)布:2025/3/13 11:30:2組卷:0引用:1難度:0.4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