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型玻璃管是常見的化學儀器,在實驗中有廣泛的應用。
(一)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質。
如圖 1 所示。打開玻璃旋塞,觀察到滴有酚酞溶液的試紙從左到右先后變紅,該 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在不斷運動,濕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污染空氣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污染空氣。
(二)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小凱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裝置。
①塞緊膠塞后,為使白磷燃燒,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將裝置浸沒到40℃以上的熱水中將裝置浸沒到40℃以上的熱水中(提示:白磷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為40℃)。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整個過程中,U 型玻璃管中左側水面的變化情況是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終停留在刻度4處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終停留在刻度4處。
②小凱同學發(fā)現(xiàn)用該方法測定出來的氧氣含量遠低于五分之一,反復檢查后,他發(fā)現(xiàn)可能是因為白磷的用量不足白磷的用量不足,導致裝置內(nèi)氧氣有剩余。改進后,數(shù)據(jù)明顯更加準確,但測出的氧氣含量仍低于五分之一。
(2)在老師的建議下,小明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實驗,并獲得了滿意的結果。老師解釋,鐵在常溫下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反應會生銹,食鹽水可以加速鐵生銹。利用這個原理幾乎可以將裝置內(nèi)氧氣耗盡,所以實驗結果更準確。除此之外,請將圖3所示方法與教材中測定氧氣含量的方法(如圖4所示)進行比較,談談利用圖3裝置測定的主要優(yōu)點及原因測定的結果更加準確,減少污染;鐵生銹的反應消耗氧氣更加充分、始終在密閉的裝置中完成實驗,測定結果更加精確,并能減少紅磷燃燒造成的污染、刻度均勻準確,讀數(shù)更精確測定的結果更加準確,減少污染;鐵生銹的反應消耗氧氣更加充分、始終在密閉的裝置中完成實驗,測定結果更加精確,并能減少紅磷燃燒造成的污染、刻度均勻準確,讀數(shù)更精確。
【答案】在不斷運動;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污染空氣;將裝置浸沒到40℃以上的熱水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最終停留在刻度4處;白磷的用量不足;測定的結果更加準確,減少污染;鐵生銹的反應消耗氧氣更加充分、始終在密閉的裝置中完成實驗,測定結果更加精確,并能減少紅磷燃燒造成的污染、刻度均勻準確,讀數(shù)更精確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5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能夠幫助我們學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強又將純凈的CO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
小強查閱資料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
(2)由此,小強總結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提出猜想】Ca(HCO3)2受熱能否分解?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O2與碳酸鈣和水.請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實驗】加熱時,如果產(chǎn)物中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就可證明Ca(HCO3)2受熱能分解.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加熱時觀察到試管口附近有小液滴產(chǎn)生.小強的結論:Ca(HCO3)2受熱能分解.
【反思與評價】
(1)小松認為小強的實驗不能確切證明Ca(HCO3)2受熱一定分解了,小松的理由是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熱過程中有CO2產(chǎn)生.操作方法 預想的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有二氧化碳生成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9引用:1難度:0.3 -
2.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能夠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強查閱資料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由此,小強總結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設計實驗】小強認為將加熱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就可以證明Ca(HCO3)2是否受熱分解,理由是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沒有找到Ca(HCO3)2,但意外的發(fā)現(xiàn)石灰水試劑瓶壁和瓶塞周圍有一些白色粉末.他想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找來小敏一起繼續(xù)探究:
【猜想與假設】
經(jīng)過反復思考,他們認為白色粉末還可能是白色粉末成分 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 CaCO3 石灰水與空氣中的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可能是 最近溫度較高,溶質的溶解度降低或者溶劑蒸發(fā),石灰水中的溶質結晶析出
【設計實驗】為了得出嚴密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 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許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取上層清液,滴加1~2滴無色酚酞
往上述試管中的殘留固體中加入稀鹽酸 白色粉末中
(填“有”或“無”)
CaCO3由上述實驗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24引用:1難度:0.1 -
3.①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能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石灰水先出現(xiàn)渾濁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
于是,小強又將純凈的CO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個實驗的目的是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xù)反應生成Ca(HCO3)2。
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
提出猜想:Ca(HCO3)2受熱能否分解?
查閱資料:Ca(HCO3)2受熱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設計實驗:小強用①
實驗過程:小強在實驗室找到了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試管中進行加熱,加熱時觀察到試管口附近有小液滴產(chǎn)生。
小強的結論:Ca(HCO3)2受熱能分解。
反思與評價:
(1)小松認為小強的實驗不能確切證明Ca(HCO3)2受熱一定分解了,小松的理由是
(2)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熱過程中有CO2產(chǎn)生(不允許使用堿溶液)選用的試劑 操作方法 預想的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有CO2生成 發(fā)布:2024/11/27 8:0:1組卷:22引用:6難度:0.5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