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升高會使水稻減產,尋找耐高溫基因并對其調控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對水稻遺傳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1)研究獲得一株耐高溫突變體甲,高溫下該突變體表皮蠟質含量較高,讓甲與野生型(WT)雜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溫植株約占14,說明耐高溫為 隱性隱性性狀,且由 一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溫突變體乙的隱性突變基因位于水稻3號染色上,為探究兩種突變體是否為同一基因突變導致,讓兩種突變體雜交后,再自交(不考慮染色體片段互換)。
①若 aa,說明兩突變基因為同一基因;
②若 dd,說明兩突變基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 cc,說明兩突變基因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對應的雜交結果:
a.F1和F2均耐高溫
b.F1不耐高溫,F2不耐高溫:耐高溫≈3:1
c.F1不耐高溫,F2不耐高溫:耐高溫≈1:1
d.F1不耐高溫,F2不耐高溫:耐高溫≈9:7
e.F1不耐高溫,F2不耐高溫:耐高溫≈15:1
最終實驗結果與③一致。
(3)為進一步確定突變位點,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如圖所示。
①圖1中若F1產生配子時3號染色體發(fā)生重組,請在答題卡上繪出F2中相應植株的3號染色體 。用F2植株進行 自交自交,可獲得純合重組植株R1~R5。
②對R1~R5,進行分子標記及耐高溫性檢測,如圖2、圖3。分析可知,耐高溫突變基因位于 caps3-caps4caps3-caps4(分子標記)之間。將該區(qū)段DNA進行測序,發(fā)現TT2基因序列的第165堿基對由C/G變?yōu)锳/T,導致蛋白質結構改變、功能喪失。
(4)研究人員將 正常TT2基因正常TT2基因導入突變體甲,該植株表現為不耐高溫,進一步確定基因TT2突變導致突變體甲耐高溫。
(5)基因OsWR2的表達能促進水稻表皮蠟質的合成。為了驗證“高溫脅迫下維持較高的蠟質含量是水稻耐高溫的必要條件”,研究小組以突變體甲為對照組,實驗組為敲除基因OsWR2的突變體甲,將兩種水稻置于高溫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后,檢測水稻 表皮蠟質含量表皮蠟質含量及耐高溫性。實驗結果顯示 實驗組水稻植株蠟質含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耐高溫實驗組水稻植株蠟質含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耐高溫。
1
4
【答案】隱性;一;a;d;c;;自交;caps3-caps4;正常TT2基因;表皮蠟質含量;實驗組水稻植株蠟質含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耐高溫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玉米第九號染色體上的糯性基因(wx)在胚乳中表達,也在花粉中表達(糯性淀粉遇碘呈棕紅色).取一株玉米成熟的花粉,用碘液進行檢測,結果約50%的花粉顯藍色、約50%的花粉顯棕紅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31 3:30:1組卷:41難度:0.7 -
2.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發(fā)布:2025/1/16 8:0:1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玉米中因含支鏈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變藍;含直鏈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藍色。A對a為完全顯性。把AA和aa雜交得到的種子播種下去,先后獲取花粉和籽粒,分別滴加碘液觀察統(tǒng)計,結果應為( ?。?/h2>
發(fā)布:2024/12/31 3:30:3組卷:14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