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藏在化石里的傳染病密碼
      ①不止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恐懼的傳染病。古生物是否也會受到傳染病的困擾?研究人員又是通過什么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的傳染病的呢?
      ②傳染病的病原體幾乎都是軟體結構,很難成為化石保存,更不用說和它們的寄主一起保存下來。而且,絕大多數(shù)傳染病都是在內臟器官等處發(fā)病,而內臟只有在極偶然的情況下才能形成化石保存下來。所以,想通過化石直接研究古生物是否存在傳染病幾乎是不可能的。 ( ?。┥贁?shù)古生物在染病后,骨骼等硬體結構隨病情擴散受到影響,而且這些骨骼癥狀恰好又得以保存形成化石,那么,古生物的不幸就可以變成古生物學家的“幸運”。
      ③2022年,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fā)現(xiàn)一具梁龍類化石。梁龍是一類體型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它們的脊椎上有很多孔洞。但讓人驚訝的是,這只正處青春期的恐龍頸椎孔洞附近,竟有一系列奇怪的、沒有任何分布規(guī)律的骨質結節(jié)。
      ④這些骨質結節(jié)是什么呢?古生物學家將新標本與已發(fā)現(xiàn)的其他梁龍類頸椎對比后,未發(fā)現(xiàn)任何類似結構。隨后,他們使用CT掃描,發(fā)現(xiàn)這只恐龍存在骨質疏松現(xiàn)象,而骨質結節(jié)附近并沒有骨骼受傷愈合的痕跡,因此不是外力所致。同時,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現(xiàn)生動物的疾病感染擴散到骨骼后也會出現(xiàn)類似結節(jié)——這只梁龍很可能是生病了。
      ⑤病在哪里?梁龍脊椎上的孔洞和現(xiàn)生鳥類的類似,而現(xiàn)生鳥類的孔洞是用來附著一種輔助呼吸的器官——氣囊。由此,古生物學家推測,這只梁龍和鳥類一樣具有氣囊,且很可能是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了病變。
      ⑥可什么樣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會影響到骨頭?古生物學家首先想到的是癌癥,但癌癥多發(fā)于動物老年階段,這只恐龍正處于青春期。除此之外,現(xiàn)生鳥類氣囊發(fā)現(xiàn)癌癥的案例極少,即使有,也未發(fā)現(xiàn)類似影響。因此,癌癥基本被排除。
      ⑦之后,古生物學家把目光對準了氣囊炎——一種現(xiàn)生鳥類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研究對比發(fā)現(xiàn),一些鳥類的呼吸系統(tǒng)受到真菌感染并擴散到骨骼后,會出現(xiàn)和新標本類似的構造?;谶@些研究,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只恐龍不慎把致病真菌吸入身體,導致患上嚴重的氣囊炎,這可能也是它“英年早逝”的原因。
      ⑧除這只梁龍外,古生物學家還在其他恐龍以及同時期爬行動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呼吸道傳染病存在的痕跡例如在白堊紀的蜥腳類恐龍和三疊紀的海生爬行動物幻龍的肋骨上,都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怪的小骨包。對其切片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些骨包的截面顯微結構與現(xiàn)代肺結核引起的肋骨病變相似。這正說明,恐怖的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很可能在中生代時期就已經(jīng)在動物間傳播了。
      ⑨除了骨骼化石,古生物學家還在琥珀(松脂化石)中發(fā)現(xiàn),曾讓人聞之色變的鼠疫、瘧疾等傳染病在千萬年前也已存在。
      ⑩這些研究表明:有的傳染病病原體生存時間可能長達上億年,生命力極其頑強。這也提醒我們,針對傳染病的防范工作絕不可松懈。
(有刪改)
(1)根據(jù)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并且
B.因為
C.然而
D.盡管
(2)閱讀第③一⑧段,根據(jù)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3)從全文看,第⑨段不能刪除,請簡述原因。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4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從備選詞語中選擇填空。
    漫步語文世界,才能欣賞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畫卷,這里,
     
    有重山那邊波濤喧囂的大海,
     
    有夾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
     
    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為之努力奮斗。
    (備選詞語:只有,不僅,況且,可是,而且,既然)

    發(fā)布:2024/12/26 21:0:8組卷:266引用:3難度:0.7
  • 2.讀“死”書與讀“活”書
    蔣孔陽
          讀“死”書好,還是讀“活”書好?看起來,自然是讀“活”書好。讀“活”書,可以聯(lián)系實際,可以活學活用,可以打開思路,可以進行創(chuàng)造……一些舉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學上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時間、地點和條件而定。我們現(xiàn)在談的是中學生的讀書。中學生剛剛開始人生的路,他們剛剛學會自己讀書,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礎知識,首先要把書讀懂,這樣掌握的知識是可靠的,準確無誤的,就可以終生受用。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我看           鼓勵他們現(xiàn)在讀“活”書,           老老實實地勸他們讀“死”書,或者是先讀“死”書,后讀“活”書。
          所謂讀“死”書,是說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后求懂,然后再求用。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認清楚,然后照著去理解。由于書是文字構成的,中國的文字包括形、音、義三個方面。讀“死”書,就是要抓住書中的形、音、義,把形認準,把音讀準,把義理解準,然后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功夫。要把書讀進去,真正讀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
          我這樣講,是從我個人的切身感受出發(fā)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幫”時的“假、大、空”,給我們的學風和文風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總結了過去的失誤,年輕時,我讀書,喜歡從興趣出發(fā),強調讀“活”書。結果許多基本知識都還沒有搞通,就自以為是,夸夸其談,以至什么都沒有真正學到。年紀大了,回首往事,不勝懊惱。所以,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后再讀“活”書為佳。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fā)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于讀“死”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八馈迸c“活”的關系,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系。我們先要有書籍,然后金鑰匙才能發(fā)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么用處?因此,談讀書,就得先讀書。
    (1)填入文中橫線上的關聯(lián)詞語,最恰當?shù)氖?!--BA-->
     

    A. 如果……就……B. 與其……不如……
    C. 既然……就……D. 不但……而且……
    (2)本文作者的觀點是
     

    A. 一些科學上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
    B. 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功夫。
    C. 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后再讀“活”書為佳。
    D. 談讀書,就得先讀書。
    (3)與作者所說的讀“死”書的方法不相符的是
     

    A. 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B. 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記牢,然后照著去應用。
    C. 要準確掌握書中的形、音、義,然后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
    D. 要把書真正讀懂,不能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
    (4)下列名言警句哪一句可以用作本文的論據(jù)
     

    A.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B.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C.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D.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5)本文沒有運用下列哪一種論證方法?
     

    A. 道理論證 B. 事實論證   C. 對比論證 D. 比喻論證。

    發(fā)布:2024/11/21 17:30:1組卷:21引用:2難度:0.8
  •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關聯(lián)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我總是被這種聲音所纏繞,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_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我______會突然想到是我應該回去的時候了。

    發(fā)布:2024/11/21 2:0:1組卷:388引用:7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