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r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釋】①雪雪;齊室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②非:誠假,埋怨。③非:錯誤。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七里之郭 外城外城
②池非不深也 護城河護城河
③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鞏固鞏固
④親戚畔之 同“叛”,背叛同“叛”,背叛
⑤樂民之樂者 以……為樂以……為樂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②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倡導講仁愛、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以“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失道者寡助”(用原文語句回答)闡述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乙】文則明確提出了“樂以天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憂以天下”(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觀點。
(4)【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上都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外城;護城河;鞏固;同“叛”,背叛;以……為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br />纖纖擢素手。( )
A.向來。 B.顏色單純,不艷麗。 C.白皙。 D.與“葷”相對。 發(fā)布:2025/2/28 11:0:1組卷:51引用:1難度:0.8 -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終日不成章。 ( ?。?/h2>A.文章 B.章程 C.指花紋 D.章節(jié) 發(fā)布:2025/3/13 2:0:1組卷:61引用:1難度:0.8 -
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終日不成章 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 零:零散。 C.相去復幾許 去:距離。 D.脈脈不得語 得:得到。 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55引用:1難度:0.0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