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甲】登飛英塔
[元]趙孟
梯飆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
千里湖山秋色凈,萬家煙火夕陽多。
魚龍袞袞危舟楫,鴻雁冥冥避網(wǎng)羅。
誰種山中千樹橘,側身東望洞庭波。
【乙】明月樓
[唐]楊漢公
吳興城闕水云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宮。
【丙】莫干山
[清]周慶云
參差樓閣起高崗,半為煙遮半樹藏。
百道泉源飛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
“詩和遠方本應走在一起”,“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也可以很好地融合。本次研學是跟隨上面三首詩歌作者的腳步,請同學們根據(jù)本次收獲,完成下面的研學任務卡。
“跟著詩人游湖州”研學任務卡
這次研學我們去的地方有哪些? 飛英塔 明月樓 莫干山
(1)你記得研學路上遇到的那些風景嗎?參照示例,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任選《明月樓》《莫干山》其中一首) 示例:登臨飛英塔的百尺高樓,俯瞰云中飛鳥,眺望秋日里浩瀚太湖,傍晚看夕陽西下,萬家燈火。眺望太湖水面漁舟穿行,鴻雁蹁躚,漫山樹木茂盛,金桔燦然,洞庭水煙波浩渺。
(2)研學歸來,再讀詩歌,你對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呢? 請從三首詩歌中任選一首,結合詩歌內容,品析該詩的表現(xiàn)手法。
【小貼士】古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一般可分為三類: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③描寫手法:襯托、虛實結合、先抑后揚、對比、動靜結合等。

【考點】表達技巧
【答案】(1)示例一:登上明月樓,看水波蕩漾,遼闊壯觀,水面云霧繚繞;吳興城在其中若隱若現(xiàn),水路四通八達,畫舫穿行在水面,鮮妍別致,月光皎潔,玉樓與水面波光交相輝映,宛若水晶宮殿一般。
示例二:莫干山連綿不絕,高低起伏;山上樓閣參差挺立,掩映在煙霧、叢林中;山中泉水汩汩流淌,飛瀑向下傾瀉,十分壯觀;幽深的竹林呈現(xiàn)翠綠的顏色,四周高山也被染成翠綠,景色優(yōu)美。
(2)示例:①虛實結合:《登飛英塔》中,登上飛英塔,向遠處眺望,湖州美景盡收眼底,意境遼遠開闊。結尾寫作者側身向東,可以遠望洞庭湖水碧波蕩漾,虛實結合,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更能體現(xiàn)飛英塔的高聳,作者內心的開闊。
②巧用修辭:《登飛英塔》中,“梯飆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一句,作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借助具體的數(shù)詞“幾百”,和向下看到云朵在鳥背上飄過,突出飛英塔高聳入云的特點,表達作者對飛英塔的喜愛。《明月樓》“清光合作水晶宮”一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月光下、水云中的明月樓比作是水晶宮,云、水、月繚繞在明月樓上,給人帶來水晶宮般的夢幻感覺,體現(xiàn)作者對明月樓的喜愛之情。
③動靜結合:《莫干山》“百道泉源飛瀑布”借“飛”字盡顯水流速度之快,仿佛讓人看到水花四濺、聽到震耳欲聾的瀑布撞擊山石的聲音,凸顯山泉飛瀑的動態(tài);“四周山色蘸幽篁”中“蘸”字將竹林比作碧綠的染料,四周山色如被飽蘸綠色的大筆暈染成翠綠顏色。動靜結合,表達作者對莫干山山色的喜愛贊美之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0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太原早秋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體裁來看,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從題材來看,這是一首邊塞詩。
    B.首聯(lián)“眾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凋落了。“大火流”點出了時至七月了,正是七月流火,酷暑難耐的季節(jié)。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jié)——早秋。
    C.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的“早秋”,“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指秋霜很濃。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
    D.頸聯(lián),在上面描寫“早秋”的景色中,轉入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皦衾@邊城月”寫的是夢境,含蓄地寫出詩人正處在異域他鄉(xiāng)?!靶娘w故國樓”寫夢醒之后的狀況,表明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
    (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尾聯(lián)。

    發(fā)布:2024/12/27 0:0:1組卷:51引用:2難度:0.2
  • 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2)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身才華、命運的哪些認識?

    發(fā)布:2024/12/19 11:0:2組卷:35引用:2難度:0.8
  • 3.古詩鑒賞。
    泊平江百花洲
    [南宋[楊萬里
    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云山苦見留。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釋】①吳中:指蘇州一帶。②王程:指被君王差遣辦理國事的旅程。③棹(zhào):船槳。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詩題中的“泊”字便可見出;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且頷、頸兩聯(lián)對仗頗為巧妙。
    B.首聯(lián)交待自己與蘇州的因緣,表達了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賞吳中佳勝的幸運之感,渲染了喜慶的氛圍,奠定了全詩愉悅的情感基調。
    C.頷聯(lián)中,詩人從眼前的勝游回顧半世以來的行蹤,從眼前的百花洲聯(lián)想到所游歷過的三江五湖,時間、空間都延伸擴大了。
    D.“眼底云山苦見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明明是詩人依戀眼底云山,卻故意說成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
    (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詩歌的尾聯(lián)。

    發(fā)布:2024/12/26 16:0:1組卷:118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