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二則【乙】??王戎①七歲,嘗與諸②小兒游③,看道邊李樹多子④折枝⑤,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選自《世說新語》)【注】①〔王戎〕晉朝人。②〔諸〕眾。③〔游〕玩。④〔子〕果實(shí)。⑤〔折枝〕壓彎了樹枝。⑥〔信然〕真是這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約定。
②太丘舍去:離開。離開。
③尊君在不:同“否”。同“否”。
④嘗與諸小兒游:曾經(jīng)。曾經(jīng)。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②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3)王戎憑什么斷定“此必苦李”?從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4)【甲】【乙】兩個語段都體現(xiàn)了古代兒童的智慧,它們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答案】約定。;離開。;同“否”。;曾經(jīng)。
【解答】
【點(diǎn)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9引用:3難度:0.5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