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聲學時,實驗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如圖①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振動振動產(chǎn)生的;此探究中通過乒乓球來顯示音叉的現(xiàn)象,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轉換法轉換法(選填“類比法”、“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如圖②所示,用小錘去敲打右邊的音叉,泡沫小球也會彈起。
(2)如圖③所示,把正在發(fā)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罩內(nèi)的空氣,她聽到鬧鐘聲音逐漸變小。這個現(xiàn)象說明聲音 不能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 DD。
A.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得出的
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
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3)如果將①、②實驗裝置搬上月球,則兩小球會彈起的是 AA;
A、①
B、②
C、都會
D、都不會
(4)圖④中小明的耳朵分別貼緊桌面和離開桌面時聽到小東用相同力度敲擊桌面產(chǎn)生的聲音大小不同,這是因為 固體固體(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傳聲性能好;
(5)圖⑤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線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手阻止了線的 振動振動使聲音無法通過線來傳播。
(6)如圖⑥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晃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能量能量。
(7)小組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時:把鬧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各種材料蓋在鬧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得到如表的數(shù)據(jù)。
材料 | 衣服 | 報紙 | 平裝書 | 塑料袋 | 襪子 |
聽不見鐘聲的距離/m | 2.1 | 2.8 | 3.7 | 5.2 | 1.2 |
蓬松多孔
蓬松多孔
(蓬松多孔/平整光滑)的材料隔聲效果好。【答案】振動;轉換法;不能;D;A;固體;振動;能量;蓬松多孔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1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小明同學在做“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的實驗。
(1)圖甲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當用小槌敲擊音叉時,在聽到聲音的同時,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
(2)小明又去敲擊同一個音叉,并且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nèi)截取敲擊時的兩列聲波圖,如圖乙和丙,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次聲音的(選填“響度”或“音調”)相同。
(3)如圖丁將一只正在發(fā)聲的鬧鐘放進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漸往外抽氣,我們聽到鬧鐘聲越來越(選填“強”或“弱”),這是聲音的(選填聲音三要素)發(fā)生了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但現(xiàn)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nèi)抽成真空狀態(tài),即實驗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得出的
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
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發(fā)布:2024/11/4 8:0:2組卷:166引用:4難度:0.5 -
2.下列四個關于聲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么有關的是( ?。?/h2>
發(fā)布:2024/11/18 8:0:1組卷:45引用:1難度:0.7 -
3.關于聲現(xiàn)象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fā)布:2024/12/27 22:0:4組卷:43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