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學學生利用暑假到全國各地進行研學旅行,觀察各地地貌景觀的差異,新學期開展交流活動。如圖為其中四位同學拍攝的地貌景觀照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同學研學回來說道:“這次我冒著高達40℃的高溫拍攝了A這張照片,應該數(shù)我最辛苦?!痹撏瑢W所拍攝地貌的名稱是 新月新月形沙丘,如何判斷此種類型沙丘的迎風坡與背風坡?
(2)乙同學的研學活動是在海南省三亞進行的,你認為乙同學拍攝的照片最有可能是 BB圖,判斷理由是三亞地處沿海,海浪侵蝕海浪侵蝕作用顯著,巖石呈渾圓狀。
(3)丙同學拍攝的圖C地表形態(tài)千溝萬壑,形成這種地貌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流水侵蝕流水侵蝕,該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黃土黃土高原。
(4)自然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自然現(xiàn)象。以下關于自然災害及其防治措施的說法正確的是 ③③。
①我國滑坡、泥石流災害嚴重完全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
②遇到泥石流時,應該迅速順溝往下跑,不要向泥石流溝兩側躲避。
③草方格固沙通過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來降低風速,從而削弱風沙的破壞作用。
【答案】新月;B;海浪侵蝕;流水侵蝕;黃土;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如圖示意亞洲東部某區(qū)域地質構造。據(jù)此完成下列要求。
(1)簡述圖示地區(qū)在花崗巖形成之前的地質作用過程。
(2)指出①②兩地河流地貌類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簡述F群島的形成原因。發(fā)布:2024/12/31 19:0:1組卷:3引用:4難度:0.5 -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表形態(tài)是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為我國某地區(qū)地質構造剖面圖。
(1)推測圖示地區(qū)是否可能出現(xiàn)變質巖,并說明判斷依據(jù)。
(2)甲、乙兩地都為山嶺,試分析其成因的差異。
(3)簡析丙地兩側泥砂巖厚度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發(fā)布:2024/12/31 19:0:1組卷:1引用:3難度:0.5 -
3.讀新月形沙丘等高線地形圖,判斷該地的主導風向( ?。?br />
發(fā)布:2024/12/31 18:30:1組卷:40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