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文言文選段,然后回答問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岳陽樓記》)【乙】來焦山有四快事:觀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筆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長江萬里無復微云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悠然有遺世之想;曉起觀海門日出,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然躍起數(shù)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瘞鶴銘》在雷轟石下,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予來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沒之中,披剔盡致,實無不幸也。
(選自《漁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樹梢。③《瘞(yì)鶴銘》: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盡致:仔細而詳盡的地閱覽、觀賞。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沙鷗翔
停息
停息
②寵辱
一起
一起
然躍起數(shù)千丈
忽然
忽然
④乃得踏
高高的
高高的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②聽晚梵聲出松杪,悠然有遺世之想。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B
B

A.而或長煙 食或盡粟一石
B.成明霞 如外人
C.此則岳陽樓之大 返照吸江亭
D.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4)用“/”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
太 虛 一 碧 長 江 萬 里 無 復 微 云 點 綴
(5)【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明麗壯闊之景,但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不同,請簡述。
(6)【甲】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抱負?從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思想境界?

【考點】文言斷句文言翻譯
【答案】停息;一起;忽然;高高的;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13 15:0:8組卷:22引用:2難度:0.2
相似題
  • 1.[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斢嘀畯膸熞玻摵D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乙]任末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而讀,暗則縛麻蒿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⑤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⑥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⑦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br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④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⑤悅:敬佩。
    (1)請用“/”為下面兩個句子標明朗讀停頓(只標一處)。
    ①手指不可屈伸
    ②夫人好學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無從書以觀
     

    ②媵人持沃灌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笈從師
     

    依林木之下
     

    (3)翻譯下列兩個句子。
    ①錄畢,走送之。
    ②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4)兩段文字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共同點?

    發(fā)布:2024/12/20 13:0:2組卷:68引用:4難度:0.7
  • 2.正月初五,文學部落負責人小玉跟隨真原讀書會一行參觀蒼南縣錢庫鎮(zhèn)夏口村(原平陽夏口)的明遠樓遺址。據(jù)當?shù)叵驅(qū)Ы鹄蠋熃榻B,明遠樓始建于北宋年間,用于本族后生讀書習字。明遠樓人才輩出,詩文源源不斷。其中,陳高的《明遠樓記》和章善的《明遠樓為吳子中賦》流傳最廣。
    明遠樓記
    陳高
          吳子中居平陽之夏口里,作樓三間,題其額曰“明遠”,而求予言記之。
          予鄉(xiāng)日嘗過子中,子中邀予登樓飲酒,予乃游目環(huán)視。見夫川源平衍,峰巒羅列。南挹龍山、霞嶺之幽,北瞻青華、墨城之聳,西覽雁宕、玉蒼之秀,而東則溟海之廣大,睹日月之所出,與夫客帆漁艇之往來上下焉。凡四向山水之奇,煙景之,數(shù)百里外所有之物,不能逃吾睫瞳間。信其明之所及者,不近而遠。雖然明遠名也,必有義存焉。吾試為子中言之,子中嘗試為吾聽之。
          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視也視之有明所以見也而明所見之遠近實系乎所處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則雖千里可見者遠也。身之所處者卑,則目之所及者近,理固然也。故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子中平居暇日,俯仰于斯樓之上,而加修省于延覽舒眺之余,則其為益大矣。子中曰:“子之言甚善,吾請終身由之弗忘?!庇谑菚詾橛?。
    明遠樓為吳子中賦
    章善
    樓居突層霄,窗開俯八極。
    蓬萊與昆侖,蒼翠在幾席。
    延陵公子瀛洲客,日日憑欄看秋色。
    浮埃滅盡月輪孤,萬里茫茫海天碧。
    小玉在閱讀詩文之后,向金老師請教了幾個問題,并做了一些讀書筆記,請一起完成。
    筆記一:訪菁優(yōu)網(wǎng)
    (1)根據(jù)語境,在橫線處填上合適的字。
          小玉:金老師,百度上搜索不到《明遠樓記》,您能介紹一下作者和寫作背景嗎?
          金老師:當然可以。《明遠樓記》的作者是陳高,元代詩人。溫州平陽人。當時,陳高受樓主人吳子中邀請,登樓賞玩,寫下這篇文章勉勵吳子中。
          小玉:文中第二段提到的龍山、霞嶺、青華、墨城是在哪里呢?
          金老師:龍山、霞嶺、青華、墨城都是山名,在今平陽、蒼南一帶;雁宕即南雁蕩山。
          小玉:《明遠樓為吳子中賦》中,開頭兩句就用“①
     
    ”“②
     
    ”兩字極寫樓之高,望之遠。詩賦中的“蓬萊”“昆侖”和“瀛洲”都是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金老師:對,詩人所見之景與心中情感的融合,就是意境。上面詩中的尾句“浮埃滅盡月輪孤,萬里茫茫海天碧”,與古文中的意境相似。
          小玉:謝謝金老師,明白了這些之后,我的閱讀就輕松、親切多了。
    筆記二:學
    (2)請完成文言詞匯整理表。
    文言詞匯整理表
    文言詞匯 方法借鑒 字詞釋義
    予鄉(xiāng)日嘗過子中 查找字典法:A.向往,景仰;B.同“向”先前,從前;C.鄉(xiāng)村。
     
    而東則極溟海之廣大 語境推斷法:而東則極溟海之廣大,睹日月之所出……
     
    煙景之勝 課內(nèi)遷移法:予觀夫巴陵勝狀
     
    舉不能逃吾睫曈間 參考成語法:舉國上下
     
    (3)請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3處)。
    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視也視之有明所以見也而明所見之遠近實系乎所處之高下焉
    (4)虛詞在傳情達意上起到了關鍵作用。結(jié)合下面句中加點詞,揣摩作者的情感。
    其明之所及者,不近而遠
     
     

    筆記三:疑
    (5)小玉在理解金老師“筆記一”所言詩文相似意境時,發(fā)現(xiàn)與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你認為是這樣嗎?請結(jié)合三處詩文內(nèi)涵闡述你的理解。
    筆記四:用
    (6)參觀完明遠樓遺址,金老師準備以“君子自強不息”為題來向大家介紹明遠樓的歷史演變,需要一些古詩文名句來潤色講稿,請幫助小玉完成下表。
    年代 詩文枚舉 作者出處 使用建議
    春秋 ①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 君子之風
    東漢
     
    ,志在千里。
    曹操《龜雖壽》 老當益壯
     
    ,松柏有本性。
    劉楨《贈從弟》 經(jīng)霜凋零
    三國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寧靜致遠
    晉朝
     
    ,
     
    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猛志剛毅
    唐朝
     
    ,
     
    李白《行路難》 積極進取
    南宋
     
    ,
     
    陸游《卜算子?詠梅》 默默奉獻
    ⑧人生自古誰無死,
     
    文天祥《過零丁洋》
     
    運用糾錯:金老師在采用名句中,發(fā)現(xiàn)一處“使用建議”有誤。請找出后修正,并說明理由。
     
    改為
     
    ,理由是:
     
    。

    發(fā)布:2024/12/23 15:30:5組卷:36引用:1難度:0.5
  • 3.文言文閱讀。
    辨白檀樹
    [五代]王仁裕
          劍門之左峭巖間有大樹,生于石縫之中,大可數(shù)圍,枝干純白,皆傳曰白檀樹。其下常有巨虺,蟠而護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巖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頂禮,若親面其如來。
          王仁裕癸未歲入蜀,至其巖下,注目觀之,以質(zhì)向來傳說。
          時值晴朗,溪谷洗,遂勒轡移時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樹也。夾路溪谷之間此類甚多安有檀香蛇繞之事?又西瞻志公影,蓋巖間有圓柏一株,即其笠首也;兩面有上下石縫,限之為身形;斜其縫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蘚斑駁,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審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誤傳者何限哉!
    (選自《玉堂閑話》)【注釋】①虺(huǐ):一種毒蛇。②移時:一段時間。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邊界。④毳(cuì)文:像鳥獸細毛一樣的花紋。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釋義相同的一組是
     

    A.大可數(shù) 果得于數(shù)里外
    B.又西巖之半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C.路人 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 吳廣以為
    (2)用“/”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夾路溪谷之間此類甚多安有檀香蛇繞之事
    (3)閱讀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著斗笠的頭
     
    志公身體的形狀 圓柏兩邊上下走向的石縫
     
    斜向的石縫、斑駁的苔蘚
    (4)下列句中的加點詞,不能直接照應文題中“辨”的一項是
     

    A.注目觀之,以質(zhì)向來傳說
    B.遂勒轡移時
    C.又西志公影
    D.志公不影于此
    (5)聯(lián)系《穿井得一人》中的傳聞,賞析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知人之誤傳者何限!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發(fā)布:2024/12/16 18:0:1組卷:249引用:2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