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明中葉以后,一些有識之士基于現實生活的感受,起而抨擊理學,公然倡揚“人欲”“日用”“私”“利”,與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相對抗。如王艮主張“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贄講“私”講“利”,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直至明清之際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義中之利,君子所貴”,否定了理學將義利相對立,重義賤利的觀念;他們還主張“經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實學”,反對理學的空談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無助益。
--摘編自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張,并倡議以孔子生年,作為中國歷史紀元之始。及戊戌年間,康有為受命主持變法,更極力動員將孔子符號作為重建中國政治、文化秩序之張本。一時之間,“保教、保種、保國”之說,風行草偃,信從者眾,甚至連日后以“排滿”著稱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為的影響下,寫就《客帝論》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為共主,以清廷為霸府”的主張。
--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吏》 材料三:“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中的“打倒孔家店”是歷史的必然,雖有過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威脅,歷史又證明封建體制內無法開出一條足以振興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這樣的形勢下,“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有識之士以傳統(tǒng)文化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代表孔子作為批判的把子,應該說時代賦予的動力,是當時中華民族時代任務的召喚。因此,陳獨秀、魯迅等人的觀點無可厚非,他們頗為激烈批判態(tài)度,其實質是為中華民族走出苦難而掃除障礙。
--陳道貴《孔子之現代意義的三個層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中葉以后有識之士反理學的原因及積極意義。
(2)根據材料二說明康有為將孔子符號化的原因,并加以簡要評價。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要求“打倒孔家店”的歷史必然性?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9 8:0:9組卷:3引用:4難度:0.4
相似題
-
1.黃宗羲說:“仁、義、禮、智、樂俱是虛名”“仁無跡象可言”,強調“蓋仁義是虛,事親從兄是實,仁義不可見,事親從兄始可見。孟子言此,則仁義始有著落,不墜于恍惚想像耳”。這說明黃宗羲( ?。?/h2>
發(fā)布:2024/11/19 17:0:5組卷:5引用:3難度:0.6 -
2.李贄在《焚書》中寫道:“后學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決定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這表明李贄( ?。?/h2>
發(fā)布:2024/12/26 20:0:5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有學者說:“清初大儒黃宗羲雖宗陽明,但主張多讀書以窮理之變化,并以實踐為歸;顧炎武不談心性,他的治學范圍,以典章制度、社會經濟為主?!庇纱丝芍?,該學者認為黃、顧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h2>
發(fā)布:2024/12/8 2:0:3組卷:23難度:0.8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