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上海市金山區(qū)廊下中學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5/6/29 16:0:8
一、選擇題(共24分)下列各題均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的代號填涂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
1.管樂器在演奏中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時,就能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了樂音的( )
組卷:164引用:6難度:0.8 -
2.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608引用:6難度:0.7 -
3.下列四種做法中,可以使物體的質(zhì)量發(fā)生改變的是( ?。?/h2>
組卷:196引用:12難度:0.7 -
4.伴隨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噪聲已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聲措施的是( ?。?/h2>
組卷:647引用:21難度:0.7 -
5.彩色電視機顯現(xiàn)出的各種顏色都是由三種基本顏色混合而成的,這三種顏色是( ?。?/h2>
組卷:553引用:10難度:0.9 -
6.質(zhì)量是5×104mg的物體可能是( ?。?/h2>
組卷:74引用:4難度:0.7 -
7.如圖所示,在平面鏡前有一物體A,現(xiàn)平面鏡繞O做順時針旋轉(zhuǎn)運動,則下列關于所成像A'的描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79引用:1難度:0.8 -
8.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時,為了看得更大的清晰像,她常常這樣做( )
組卷:228引用:30難度:0.9 -
9.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實驗,先用焦距為2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他改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乙繼續(xù)實驗。若不改變發(fā)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調(diào)節(jié)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的像變化情況是( ?。?/h2>
組卷:120引用:4難度:0.9 -
10.如圖是聲音的波形圖(從左往右:音叉、鋼琴、長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1708/118/507d8812.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45引用:1難度:0.9 -
11.為了研究單擺擺動的周期與擺線長度的關系,應保持( ?。?/h2>
組卷:439引用:8難度:0.9 -
12.如圖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筆向空水槽底部固定點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內(nèi)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點的過程中,水槽底部光斑將( ?。?/h2>
組卷:592引用:5難度:0.6
二、填空題(共39分,每空1分)
-
13.響度:聲音的 叫響度;與發(fā)聲體的 、距離聲源的距離有關,物體 越大,響度越大;聽者距發(fā)聲者越遠響度 ;
組卷:24引用:1難度:0.8 -
14.一頭大象的質(zhì)量約8t=
組卷:46引用:2難度:0.9 -
15.一些同學到山區(qū)游玩時,用平面鏡改變太陽光的
組卷:20引用:1難度:0.9 -
16.壓強的物理意義是表示。
組卷:40引用:1難度:0.9 -
17.如圖所示,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利用了該原理工作。若將一只眼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較靠近凸透鏡,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將光屏靠近凸透鏡移動到某一位置時,光屏上又看到燭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該眼鏡片可用來矯正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
組卷:98引用:4難度:0.7 -
18.物體所含 的多少叫質(zhì)量,它不隨溫度、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我國玉兔號月球車的質(zhì)量為120千克,若從地球到了月球,該車的質(zhì)量為 克。
組卷:51引用:4難度:0.7 -
19.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0°,則反射角為 ;若入射角增大1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將增大 。
組卷:444引用:6難度:0.5 -
20.如圖所示,兩位同學用棉線連接的“土電話”進行對話。此游戲反映聲音可通過 傳播;若講話時用手捏住棉線,則另一位同學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土電話”傳來的聲音。
組卷:21引用:2難度:0.7 -
21.一束光線與界面成30°角從A物質(zhì)射到B物質(zhì),反射光線恰好與折射光線垂直,則折射角的大小為 。
組卷:79引用:3難度:0.5 -
22.換算關系:5t=kg;0.6kg=g;7000mg=g
組卷:29引用:1難度:0.8 -
23.夏天穿淺顏色衣服真的會更涼快么?為了探究這一問題,物理超人組的同學們將生活中的廢物進行二次利用,制作了相關的實驗器材,完成了相關實驗探究:
(1)在兩個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塑料瓶中盛滿質(zhì)量與 相同的水,將一個塑料瓶用黑色的紙包裹,將另一個用白紙包裹,接著把它們放在塑料泡沫中,置于溫度、光照等環(huán)境相同的位置,過一段時間后,用溫度計測量兩個塑料瓶中水的溫度。這個實驗過程體現(xiàn)的物理方法是 。
(2)選用塑料泡沫放置在塑料瓶的下方,是由于塑料泡沫導熱能力 (選填“較強”或“較弱”),從而對塑料瓶中的水起到“保溫”的作用,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3)該實驗通過 的方式改變水的內(nèi)能。
(4)下表是亮亮設計的記錄表格,每隔5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表頭中需要補充的內(nèi)容是 。15min后白紙包裹的塑料瓶中水吸收的熱量是 [c水=4.2×103J/(kg?℃)]。紙的顏色 ▲ 初溫t0/℃ 溫度t1/℃ 溫度t2/℃ 溫度t3/℃ 黑色 2.0 20.0 22.3 27.8 31.5 白色 2.0 20.0 21.5 23.8 26.0 組卷:48引用:1難度:0.5
三、作圖題(共12分,第24、25題各3分,第26-28題各2分)
-
24.如圖所示,水平臺上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反射,再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出。請在圖中畫出點光源S,并完成光路圖。
組卷:174引用:5難度:0.7 -
25.在圖中,根據(jù)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及其度數(shù)。
組卷:1330引用:16難度:0.7 -
26.如圖所示,A同學通過平面鏡可以看到B同學。在圖中畫出B的像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
組卷:103引用:4難度:0.5 -
27.如圖所示,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兩束光線射向透鏡,請畫這兩束光線經(jīng)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組卷:126引用:3難度:0.7 -
28.圖中,S'為人眼看見水中點光源S的虛像,請畫出S點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水面到人眼的光路圖。
組卷:246引用:4難度:0.5
四、綜合題(25分)
-
29.在歷代詩人贊美桂林山水的詩篇中寫有“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的著名詩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現(xiàn)象形成的。清澈見底的漓江看起來比實際淺,是由于光的現(xiàn)象形成的。
組卷:202引用:61難度:0.9 -
30.在利用光具座進行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中:
?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 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的原因:。
(3)調(diào)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時(如圖乙),如果將蠟燭在乙圖的基礎上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4)實驗過程中,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紙遮住時,光屏上的像 。
(5)如圖丙所示,當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將凸透鏡向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用L0、L表示)。組卷:364引用:1難度:0.5 -
31.如圖所示,圖中木塊的長度為cm.圖中秒表的讀數(shù)是s。
組卷:60引用:2難度:0.6 -
32.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他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白紙上得到一個亮點F,用直尺進行測量的情況如圖甲所示,則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2)實驗前,應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填“同一直線”或“同一高度”);
(3)如圖乙所示,當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燭焰的像將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填“上”或“下”);
(4)在保持(3)中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凸透鏡向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丙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 L(填“>”“<”或“=”),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用L0、L表示)組卷:61引用:3難度:0.5 -
33.張欣雨同學用托盤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zhì)量。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游碼移至 ,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甲所示,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zhì)量,原因是 ;
(2)進行如圖乙所示的操作,其中操作錯誤的是:。改正錯誤后,用天平測出金屬塊的質(zhì)量m,讀數(shù)如圖丙所示,為 g。組卷:54引用:1難度:0.8 -
34.五代時期名士譚峭所著《化書》中,記載了照鏡子時“影與形無異”的現(xiàn)象。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否和《化書》中記載一致,立信中學物理小組的學生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
(1)如圖,將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前面,移動玻璃板后不點燃的蠟燭B,可觀察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 ,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2)取走蠟燭B,把一張白紙放在像的位置,發(fā)現(xiàn)白紙上沒有像,這說明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是 像。組卷:5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