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項羽之死》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5/6/30 7:0:15
一、填空題
-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3)吾從而師之
(4)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5)小學(xué)而大遺
(6)師不必賢于弟子組卷:6引用:2難度:0.8 -
2.易錯字音。
①盤
⑤尷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一詞多義。
假
大塊假我以文章(
十旬休假,勝友如云(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乃悟前狼假寐(組卷:1引用:2難度:0.7 -
4.句式積累。
(1)判斷句。
梁,吾仇也 (
此三者,吾遺恨也 (
(2)被動句。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組卷:0引用:1難度:0.7 -
5.通假字。
契闊談讌
“組卷:17引用:5難度:0.8 -
6.《老人與?!肥敲绹骷?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7.請根據(jù)所給虛詞的義項,選出所給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把序號寫在相應(yīng)的橫線上。
則:
①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原來”“已經(jīng)”
②連詞,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③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可是”“卻”
④副詞,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⑤副詞,通“輒”總是,常常
⑥名詞,法則
(1)以身作則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4)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8.詞類活用。
此其志不在 小組卷:7引用:2難度:0.7
二、文言文閱讀
-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高適者,渤海蓨人也?!鞂氈校?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適年過五十,始留意詩什,數(shù)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zhì)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頌。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quán),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節(jié)上前。
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謁見玄宗,因陳潼關(guān)敗亡之勢。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適,立節(jié)貞峻,植躬高朗,感激懷經(jīng)濟之略,紛綸贍文雅之才。長策遠圖,可云大體;讜言義色,實謂忠臣。宜回糾逖之任,俾超諷諭之職??芍G議大夫,賜緋魚袋。”適負氣敢言,權(quán)幸憚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jù)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詔與江東節(jié)度來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亂,會于安州。師將渡而永王敗,乃招季廣琛于歷陽。兵罷,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幾,蜀中亂,出為蜀州刺史,遷彭州。劍南自玄宗還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節(jié)度,百姓勞敝,適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隴右,漸逼京畿。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代宗以黃門侍郎嚴武代還,用為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永泰元年正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忠”。適喜言王霸大略,務(wù)功名,尚節(jié)義。逢時多艱,以安危為己任,然言過其術(shù),為大臣所輕。累為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海內(nèi)事干進者注意文詞 干:要求 B.適負氣敢言,權(quán)幸憚之 幸:僥幸 C.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尋:不久 D.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 短:詆毀 ①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 ②因陳潼關(guān)敗亡之勢 ③讜言義色,實謂忠臣 ④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 ⑤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 ⑥適喜言王霸大略,務(wù)功名,尚節(jié)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適擅長寫詩,又有過人的才識,因而受到賞識,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來在政治上發(fā)跡高升的唯一一位詩人。
B.高適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招致李輔國等權(quán)貴的忌恨,故由諫議大夫一職降為太子少詹事職務(wù)。
C.高適有政治遠見,曾判斷永王叛亂必定失敗,肅宗下詔命高適和江東節(jié)度使來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亂,結(jié)果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永王。
D.高適為人喜歡談王霸之道的大方略,把國家安危作為己任,又講究節(jié)義,但是他的言談超過了他的實際本領(lǐng),所以為大臣所輕視。
(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
②適練兵于蜀,臨吐蕃南境以牽制之,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組卷:18引用:2難度:0.6 -
10.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佥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吾嘗跂而望矣 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td> B.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C.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異也
A.聲非加疾也(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
B.而絕江河(絕:到達)
C.而聞?wù)?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彰(彰:清楚)
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專一)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①金就礪則利 ②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 ③雞豚狗彘之畜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組卷:39引用:4難度:0.7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鐘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護軍蔣濟著論謂:“觀其眸子,足以知人。”會年五歲,繇遣見濟,濟甚異之曰:“非常人也?!奔皦?,有才數(shù)技藝而博學(xué),精練名理,以夜續(xù)晝,由是獲聲譽。正始中,以為秘書郎,遷尚書、中書侍郎。高貴鄉(xiāng)公即尊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毋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會從,典知密事,衛(wèi)將軍司馬文王為大軍后繼。景王薨于許昌,文王總統(tǒng)六軍,會謀謨帷幄。時中詔敕尚書傅嘏,以東南新定,權(quán)留衛(wèi)將軍屯許昌為內(nèi)外之援,令嘏率諸軍還。會與嘏謀,使嘏表上,輒與衛(wèi)將軍俱發(fā),還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為大將軍、輔政,會遷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邑三百戶。
甘露二年,征諸葛誕為司空,時會喪寧在家,策誕必不從命,馳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復(fù)追改。及誕反,車駕住項,文王至壽春,會復(fù)從行。
初,吳大將全琮,孫權(quán)之婚親重臣也,琮子懌、孫靜、從子端、翩、緝等,皆將兵來救誕。懌兄子輝、儀留建業(yè),與其家內(nèi)爭訟,攜其母,將部曲數(shù)十家渡江,自歸文王。會建策,密為輝、儀作書,使輝、儀所親信赍入城告懌等,說吳中怒懌等不能拔壽春,欲盡誅諸將家,故逃來歸命。懌等恐懼,遂將所領(lǐng)開東城門出降,皆蒙封寵,城中由是乖離。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謂之子房。軍還,遷為太仆,固辭不就。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以討諸葛誕功,進爵陳侯,屢讓不受。詔曰:“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勛,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后累重,志不可奪。夫成功不處,古人所重,其聽會所執(zhí),以成其美。”遷司隸校尉。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dāng)世與奪,無不綜典。嵇康等見誅,皆會謀也。
文王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欲大舉圖蜀。惟會亦以為蜀可取,豫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瓡葡?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蜀將吏士民曰: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于泯滅。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qū)夏。高祖文皇帝應(yīng)天順民,受命踐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yè)。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今主上圣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xié)和,施德百蠻而肅慎致貢。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師,龔行天罰,征西、雍州、鎮(zhèn)西諸軍,五道并進。古之行軍,以仁為本,以義治之。王者之師,有征無戰(zhàn)。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財、發(fā)廩、表閭之義。今鎮(zhèn)西奉辭銜命,攝統(tǒng)戎重,庶弘文告之訓(xùn),以濟元元之命,非欲窮武極戰(zhàn),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陳安危之要,其敬聽話言。
(節(jié)選自《三國志?鐘會傳》)(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少敏惠夙成 惠:聰明 B.前后累重,志不可奪 奪:搶占 C.應(yīng)天順民,受命踐阼 踐祚:登基 D.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 干戚:武器
A.薨:《禮記》上說:“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彼抉R景王,此處指三國后期魏國權(quán)臣司馬師,屬諸侯之列。
B.建業(yè):今南京。建業(yè)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dāng)時中國南方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南京,后代別稱金陵、建康、江寧、石頭城、京口等。
C.嵇康:字叔夜,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稱嵇中散,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為魏晉初期文人團體“建安七子”之一。
D.蜀: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因其統(tǒng)治的中心區(qū)域在今四川,故史稱“蜀”或“蜀漢”。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鐘會是太傅鐘繇的小兒子,蔣濟看到五歲的鐘會時就稱贊他不是一個普通人,并且在文中贊美鐘會,說看到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非同尋常。
B.毋丘儉謀反時,鐘會跟隨大將軍司馬景王、衛(wèi)將軍司馬文王一同東征。他掌管機密事務(wù),參與謀劃,運籌于帷幄之中,立下汗馬功勞。
C.甘露二年,高貴鄉(xiāng)公征召諸葛誕為司空,鐘會預(yù)計諸葛誕不會聽從命令,騎著快馬前去稟告文王。諸葛誕反叛,鐘會跟著文王到了壽春。
D.鐘會任鎮(zhèn)西將軍討伐蜀國。他發(fā)布檄文昭告蜀將吏士民:魏朝君王應(yīng)天順民,撥亂反正;西征之師,奉辭伐罪,仁義為本,憐民濟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會建策,密為輝、儀作書,使輝、儀所親信赍入城告懌等。
譯文:
②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勛,而推寵固讓。
譯文:組卷:6引用:1難度:0.6
三、默寫
-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賈誼《過秦論》中,寫秦始皇發(fā)展前代君王遺留下來的功業(yè),用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的兩句是“
(2)李白在《蜀道難》中,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的兩句是“
(3)“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榮等特點備受古代文人青睞,如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組卷:1引用:1難度:0.5
四、解答題
-
13.“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這幾句詩出自《紅樓夢》中的《葬花吟》,吟詩者是誰?這幾句詩表現(xiàn)了吟詩者怎樣的思想性格?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14.古代詩文中,稱呼人的方式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稱呼又隱含著不同的情感。閱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完成下表。
人物 詞中稱呼 稱呼方式 情感 孫權(quán) 劉裕 寄奴 稱小名 劉義隆 元嘉 以其意“狼”,表達對異族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和對百姓不事備戰(zhàn)的失望 拓跋燾 廉頗 廉頗 稱名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15.賞析語句。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里特別交代“日落余音”的號角聲有何含意?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