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市)協作體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1 9:0:2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論語?雍也》中,我們能看到傳世文獻中最早關于“儒”的講法??鬃痈嬲]子夏:“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本忧罅x,小人重利??鬃痈嬲]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義為尚。可見這里的“儒”應該是表示一種職業(yè)身份。君子、小人是對從業(yè)者道德水平的評價。
那么儒是一種什么樣的職業(yè)呢?《說文解字》中講:“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痹S慎認為“儒”是術士。所謂術士是指法術之士,和鬼神相結交,類似于巫婆、神漢、薩滿、道士、和尚等。事實上“儒”字在殷商時代就已出現,我們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從大從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
”,水在人上,水變成了雨字,演變成“需”,可以理解為沐浴濡身的樣子。沐浴濡身為什么和儒有關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儀式,在與鬼神等結交前必須齋戒沐浴以示尊重?!抖Y記?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離婁》中也講“齋戒沐浴則可以事上帝”。所以“儒”作為職業(yè)主要的任務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鬃尤畾q,以知禮而聞名,曾經從事這種工作?!白邮秤谟袉收咧畟?,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笨鬃訋椭鷦e人辦理喪事,從未吃飽過。有人去世,作為襄禮的儒卻大吃大喝,是無德的表現,孔子顯然不會如此,并且他于當日不再唱歌??鬃邮俏灰魳匪仞B(yǎng)很高的人,弦樂不斷,但當有人離世,身為襄禮,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詠。
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為“子需”,其主要職責是為王室主持賓祭典禮,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屬。根據徐中舒先生的考證,“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為“父辛”,因為從事“儒”這個職業(yè)而位高權重,所以職業(yè)的稱謂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稱為“子需”??梢姰敃r的“儒”還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時期,儒的地位已經下降了,《禮記?儒行》講到“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人們對從事“儒”這個職業(yè)的人輕慢無禮,并諷刺挖苦,直到“孔子至舍,哀公館之,不敢以儒為戲”。也就是魯哀公認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們才改變了對儒者的態(tài)度。
可見,在孔子所處的時代,“儒”還是指處理喪葬等祭祀事務的神職人員,是術士之稱。但至孔子始,儒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成為對孔子所開立學派的特稱。我們現在使用“儒”字,已經不再將它與術士相關聯,而更多意味著詩書禮樂等人文傳統(tǒng)。
(摘編自史懷剛《人文的世界?說“儒”釋義》)材料二:
在周代社會中,“胥”是極其重要的鄉(xiāng)族基層官吏?!吨芏Y?地官司徒》論閭胥之職稱:“閭胥各掌其閭之政令。以歲時,各數其閭之眾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聚眾庶。既比則讀法,書其勤敏任恤者?!庇纱丝梢?,“胥”乃是在鄉(xiāng)間主持禮樂、祭祀、行政、教育、文化的重要人物。
孔子年輕時,正是從“胥”出身?!妒酚洝酚浛鬃佑讜r“年少好禮”,“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及稍長,又嘗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儐相。這正是孔子出身于“胥”這個階層的確切證據。又孔子一生,以博學多知、誨人不倦著稱于當世,而這又符合“胥”的另一個語義:“胥,有才智之稱也?!薄墩撜Z?憲問》記孔子言論謂:“文之以禮樂,亦可以成人矣?!笨鬃右簧聵I(yè),所務在“克己復禮”,“唯禮樂之用所先”。儒家之學,獨傳在六經六藝,而重點則在禮樂。胥是商周時的禮官、樂師,兼為傳授六經六藝的教師。由此可見,孔子所創(chuàng)的儒家,所繼承的其實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謂“儒”,實來自“胥”,亦即“需”。
需在商代乃是一種禮官和祭師。而在周代則是禮官、樂官、祭師,又兼學師。在《周禮》中,需以近聲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變遷中,需增“人”旁,又書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與“儒家”的前身。他們在社會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職業(yè)的特殊使他們沿襲有特殊的裝束,亦即所謂“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淺帶,解果其冠”。即寬大恢宏的衣袍與崔嵬高聳的禮帽。
同時,胥又是周代社會中廣義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識分子的美稱。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諸子百家,凡有道術者,皆可在這一意義上稱為“儒”,即“術士”。但是儒的本義則始終是禮樂之師?!叭逡缘赖妹瘛?,“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學于六藝之文”,乃是正統(tǒng)意義上的“儒”??鬃铀_創(chuàng)的以禮樂為教的儒家,正沿循著“儒”的這一語義發(fā)展而來。
(摘編自何新《諸子的真相?儒的由來與演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對子夏的告誡以及孔子幫助別人辦理喪事時的表現,說明儒對從業(yè)者有道德要求。
B.儒在殷商時地位崇高,春秋時卻成為人們嘲弄的對象,直至孔子出現,才重新贏得人們的敬重。
C.儒因為地位、職業(yè)特殊,商周以來,逐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裝束:衣袍寬大恢宏,禮帽崔嵬高聳。
D.儒也曾經是對知識分子的美稱,春秋以后形成的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稱為儒。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通過古文字的字形推演以及前人考古成果的引用來考釋“儒”的涵義。
B.材料二從“近聲假借”“文字變遷”的角度梳理了“需”“胥”與“儒”的關系。
C.“儒”為“術士之稱”,然而,材料一、材料二對“術士”的理解并不相同。
D.從“需”到“胥”再到“儒”的發(fā)展變化可見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靈活性。
(3)下列孔子的言論中,最能體現“儒”職業(yè)特點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C.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D.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兩則材料對“儒”內涵的演變有不同認識,請簡要分析。
(5)《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根據材料,試找出能夠證明這一學說的依據。組卷:14引用:15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①《列子》中講過一個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兩千多年來,魅力不減。故事說的是,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馬,請伯樂推薦一個相馬人。伯樂說,他的子侄輩皆是才能一般的人,找平常的良馬還可以,只需看看體形、外表、筋肉、骨架就行,而千里馬則不同,這種馬形狀似有若無,體態(tài)若隱若現,跑起來塵土和足跡皆無,一般人識別不出。他有個一起擔柴的朋友,名九方皋者,足當此任。三個月后,傳來消息,說馬已找到,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命人去取,一看,原來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不悅,說此人連馬的公母、顏色都分不清,焉能找到千里馬?伯樂一聽,大喜,說,神乎其技也,我望塵莫及。九方皋相馬,“得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事實證明,這匹馬果然是匹千里馬。
②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文學翻譯和翻譯批評,當我們對文學譯本進行欣賞和評判時,難道不應該力爭做一個九方皋那樣的人嗎?“得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謂也。
③九方皋相馬的要訣在于專注于馬的精氣神,而不斤斤計較于體形、外表之類。從事文學翻譯以及翻譯批評的人,能夠從九方皋身上獲得的啟發(fā)是:判斷譯本的優(yōu)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現了原作的精氣神,而不只是看譯本的語句詞匯是否與原作一一對應,是否嚴格正確、準確或精確。所謂原作的精氣神乃是其“原有的風味”(錢鍾書語),即風格。風格者何?豈非“絕塵弭跡”者乎!譯作傳達原作的風格做到銖兩悉稱,是不可能的,但是盡力傳達,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則是可能的,這就要求譯者準確地感覺、體會到原作的風格,并且能夠用漢語加以正確表達,這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也是全面落實“信、達、雅”的結果。風格是貫穿原作的一股氣勢,或剛或柔,或動或靜,或顯或隱,精氣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華美,斯丹達爾的簡枯,波德萊爾的陰冷,加繆的冷靜……這股氣勢同樣應該在譯文中顯現。至于細節(jié)上的瑕疵,例如某個語句譯得不夠準確,某個詞語譯得不夠貼切,在這種風格氣勢的統(tǒng)領下,是不難糾正的。
④許多名著往往有幾處瑕疵,不害其為名著,這是因為有風格的存在。漢王充說:“良工必有不巧。”魏曹植說:“世人著述,不能無病?!碧祈f莊說:“左太沖十年三賦,未必無瑕;劉穆之一日百函,焉能盡麗。班、張、屈、宋,亦有蕪辭,沈、謝、應、劉,猶多累句?!边@是中國古人衡文時的基本態(tài)度,也符合九方皋的相馬經驗,即采取了______的立場。還是清沈宗騫說得明白:“每見古人所作,細按其尺寸交搭處不無小誤,而一毫無損于大體,可知意思筆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體稿本,竟能無纖毫小病,而鑒賞家反不甚重,更知論畫者首須大體。”其“鑒賞家”云云,不正是衡詩評文的九方皋一類的人嗎?
⑤沈宗騫所說的鑒賞家正是我所說的文學翻譯批評家,前者面對的是想象力對現實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對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產品。如果讓一位文學翻譯批評家評論傅雷譯的《高老頭》,他是著眼于風格,還是細節(jié)?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版的《高老頭》中,傅雷把“雞”譯成了“鴨”,只能說不留神犯了一個小錯,無關宏旨。像這類小錯可以糾正和避免,但并不影響《高老頭》被看作是準確傳達了原作風格的一部優(yōu)秀譯作,正如批評家李健吾所說:“巴爾扎克的龐大段落,在他是氣魄,是氣勢,是酣暢……在巴爾扎克,一切顯示出他的才情汪洋,千言萬語,宛如怒濤奔騰,一放而出?!备道鬃g的《高老頭》的風格,庶幾近之。一位文學翻譯批評家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譯品的風格上,要獨具只眼,看出作品整體的美。錢鍾書《談藝錄》引陸放翁句“大巧謝雕琢”“雕琢自是文章病”,方虛谷句“麗之極,工之極,非所以言詩”,等等,皆是申明此意。
⑥全體的美并不必定建立在細節(jié)的準確之上,有時分過于追逐細節(jié)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創(chuàng)造的活力,那就因小失大了。當然,細節(jié)的過錯仍然是過錯,當它危及全體的美的時分,就必須毫不留情地指出來。
(郭宏安《風格乃文學之大體》)(1)第④段橫線處應填入的成語是
A.抉瑕掩瑜
B.瑕瑜互見
C.瑕不掩瑜
D.瑜不掩瑕
(2)根據上文內容,判斷下面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譯者能夠準確地感覺、體會原作的風格并且能用漢語準確表達,就一定能將原作風格傳達得銖兩悉稱。
B.諸多優(yōu)秀作品因為具有或剛或柔,或動或靜,或顯或隱的精氣神,所以雖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害其成為名著。
C.譯作整體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細節(jié)的精確之上,所以,文學翻譯批評家在批評時不必關注細節(jié)上是否完美。
D.文學翻譯批評家應把注意力放在譯品的“精氣神”上,獨具只眼,發(fā)現其整體之美,否則就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
(3)有人認為第④段的引用有堆砌之嫌,請你對此發(fā)表看法。
(4)概括全文的思路。組卷:6引用:1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成年禮
傅菲 廂房里,有一個紫漆的木柜。柜面是兩扇門合成的,各雕了一朵牡丹花,殷紅的花朵皺起油漆的斑紋。木柜常年鎖著。鎖是掛鎖,銅質,鎖匙放在木方桌的抽屜里。抽屜也上了鎖。
我從沒看過父親母親打開木柜,我一直住在廂房里,在煤油燈下,我趴在木方桌上做作業(yè),煤油燈是自己做的,把墨水瓶洗凈,瓶蓋挖一個小洞,牙膏皮卷一個細管插進瓶蓋,松緊帶穿進細管,吸到煤油,就可以啦。燈光跳著,一卷卷的黑煙上升。有一天,我從父親的褲腰上取下鑰匙,把抽屜打開。抽屜里整整齊齊地放著賬簿、角票、鑰匙、鉛筆、截紙刀。角票用平頭夾夾成一沓沓。我把賬簿翻開,是一本家庭開支明細賬,我那時已經讀初一,對賬目的明細一知半解。鹽油醬醋、煙糖酒肉,都按年月日分類入賬。從五分錢的支出到五分錢的收入,都有標注。
第一次,我打開了木柜。木柜里許多書,有《毛澤東選集》《紅樓夢》《三國演義》《紅旗譜》《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論語》《隋唐演義》《岳飛傳》《靜靜的頓河》《吶喊》《家》《邊城》《射雕英雄傳》《飛狐外傳》《七劍下天山》《唐詩三百首》,每本書用宣傳畫的銅版紙包著封面。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書,夾雜著霉味和腐氣。翻開書,灰塵輕輕揚起來,在小窗戶斜照進來的陽光下,飄蕩,懸浮。此后若干年里的暑假,我關上房門,盤腿坐在床上,閱讀一整天。
據母親講,父親在年輕時有夜讀的習慣,能講許多故事,講岳飛,講諸葛亮,講林黛玉,特別是喝了酒的晚上,泡一杯濃茶,圍著火爐,講古給大家聽,講得眉飛色舞。一九五七年以后,父親再也不夜讀也不講古,不知為什么。一九五三年夏天,大學肄業(yè)的父親,背一個軍用水壺和一個軍用書包,到華壇山小學報到,成了一名教員。父親在大學挨不了餓,讀了兩年,出了大學校門。在小學教了一年書,回到楓林大隊做會計,一直到五十歲。期間,父親多次有機會上調,但父親都以獨生子需照顧父母為由拒絕了。五十歲后,在鄉(xiāng)辦菌菇廠當廠長。當了三年的廠長,家里菌菇都沒吃過,母親責怪他:“菌菇湯都沒喝過,還不如回家種田?!蹦菚r我已在縣城求學。
作為楓林最高學歷的人,父親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撥打算盤又快又精準。這也是唯一值得父親驕傲的了。鄰居分家,做喜事上號簿,少不了父親的參與。戴一副老花鏡,坐在大門右邊的號席上,送禮的人在桌邊排隊,逐一登記禮數:周瑞林,豆子三斤、雞蛋八個、糯米六斤、現金三元……父親有驚人的記憶力,相鄰的人家,哪年結婚,誰送了什么,故去的老人擺了多少桌酒席,他一清二楚。生產隊一年產多少糧食,哪家分了多少擔,他也明明白白。事實上,在我孩童時代和青少年時期,父親都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在家,水庫修建了三年,他在工地住了兩年多。水庫離家三華里,他住在窩棚里,負責登記隊員抗砂石的擔數、出工的天數。他的大外甥即我大表哥爛銅是個游手好閑的人,不出工,私下叫舅舅記上工數,被舅舅用扁擔打出來。爛銅拖著他母親到外婆那里訴苦,說大隊會計算什么官,就知道欺負外甥。水庫修建結束,父親又在分水嶺的苦竹洋住了兩年,帶領大隊的青壯年植樹??嘀裱笫浅缟骄X的大山區(qū),不通電,也沒人煙,搭窩棚住,用土灶燒飯吃。
一九九一年冬,我已在上饒縣城工作,父親托人捎信給我:十二月十日,兄弟分家,你務必回家。我抱怨父親,說,東西都分給他們,我一件不要,我父親在紙冊上,寫著我?guī)仔值艿拿郑ь^瞥我:“家要分,分給你的東西你可以送給別人,是你的事。”田、地、山林、房子、家具、碗、農具,按六份分,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占一份。我分了四畝山地、夏家墓兩塊地、兩間房、一個木柜、一張木桌、一張床,由父母支配保管。一頭牛留給弟弟,我反對,說,三哥沒娶媳婦,留給他。父親說,弟弟還在讀書,留給老小做老婆本。我說,人討老婆指望牛還討什么老婆。父親把牛給了老三。
父親在我小廂房里坐了一個晚上,母親一直哽咽。父親把多年的賬簿拿出來,吸著兩毛五一包的月免煙,癟著空空的嘴巴,說,你爺爺奶奶年過八旬,這個家全靠你支撐了,弟弟還在讀初一,他的學業(yè)靠你幫助完成,老三成家也指望你出錢,你自己成家我也無能為力了,你媽媽還患有肺熱,都要錢。他把賬簿翻開,拍打了幾下灰塵,說,這是家庭往來賬目,還欠了一些錢,父親用荷葉勺從酒缸里提了一勺酒,抿著喝,母親抱著火熄,佝僂著背,瘦削的顴骨上結著病斑。父親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本往來賬目,我的一生是負資產,余下的債務由你去償還。
假如我的一生有成人禮的話,那么這個夜晚就是。在昏暗的十五瓦的燈泡下,窗外刮著嗚咽的北風,我一直坐到天亮。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紫漆木柜應當是當時家里比較貴重的家具,里面存放的書也應該是比較珍視的東西,多年沒打開過,讓人感覺似乎是要刻意封存什么。
B.父親年輕時本應有大好前程,而現實是在農村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分家的時候,還捉襟見肘,無奈把大家庭的責任交代給兒子。
C.分家之后,父親“在我小廂房里坐了一個晚上”目的是跟我交代家里的事情;母親“一直哽咽”是覺得自己成了兒女的拖累。
D.“我”之所以覺得分家的那一晚是“我”的成人禮,是因為那一晚“我”意識到了許多東西,思考了許多東西,成熟了許多。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煤油燈是個很有年代感的事物,文章寫了它的制作過程,既提示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又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B.因為作為兒子的“我”不知道為什么父親在一九五七年以后再也不夜讀也不講古。所以文章一直沒有交代,這正是散文真實性的表現。
C.這篇散文作者的敘述調子很冷,但其中分明又有真切的感情在,他的“冷抒情”其實是讓人們看到了“文學是一門節(jié)制的藝術”。
D.父親困頓窘迫的命運,讓人對人生產生一種深深的無奈,使這篇散文呈現出深沉的悲感,基調感傷,缺乏溫暖的亮色。
(3)作者傅菲認為,自己在所有的篇章里,以小說的寫法來完成人物的厚度感和時間感。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運用了哪些小說的寫法?
(4)一位作家曾借一面鏡子評價傅菲的散文,認為他筆下的所有人物和地址都不過是鏡子中的幻象,哲學才是鏡子的背面。這篇散文做了哪些“鏡子的背面”的思考?組卷:96引用:6難度:0.1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4.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凌虛臺記
蘇軾 ①國①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而都邑之麗山者,莫近于扶風①.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雖非事之所以損益,_____物理②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于其下。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笔构よ徠淝盀榉匠?,以其土筑臺,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虛?!币愿嫫鋸氖绿K軾,而求文以為記。
③軾復于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③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④,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⑤也。計其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于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奔纫匝杂诠硕鵀橹?。
[注]①國:即郡國,指州地或府地。②物理:事情的常理。③祈年、橐泉:秦穆公的祈年宮和橐泉宮。④長楊、五柞:漢武帝的長楊獵場和五柞宮。⑤仁壽、九成:宮名,隋文帝建,唐太宗改建為九成宮。
(1)可填入第①段橫線處的虛詞是
A.其
B.而
C.所
D.以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文章從記敘凌虛臺入手,娓娓而談,引人入勝,接著抒發(fā)議論,發(fā)出“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感嘆。
B.蘇軾看似在記凌虛臺,實則提醒太守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
C.蘇軾借著小小的亭臺感懷古今,以小見大,抒發(fā)了人事萬物變化無常的感慨,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D.文章結尾寫道“蓋世有是恃者”,但不直接點出究竟什么東西是“足恃”,這就使文章更為含蓄而耐人尋味。
(3)能對應“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這層意思的一項是
A.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
C.昔者荒草野田,豈知有凌虛臺耶
D.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
(4)分析第②段“太守陳公杖履逍遙于其下”的作用。
(5)對于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于凌虛臺的看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組卷:6難度:0.5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5.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芣苢
《詩經?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祜之。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1)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兩詩均描寫了“勞動”的景象,畫面生動鮮明,寫出了勞動的歡快與繁忙。
B.《芣苢》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表現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勞動過程。
C.《鄉(xiāng)村四月》首聯是靜景,描寫了山原河水、杜鵑鳴叫、煙雨飄飄的初夏風光。
D.“才了蠶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實寫,而是化繁為簡,勾畫鄉(xiāng)村的忙碌情景。
(2)兩首詩在寫勞動場景和鄉(xiāng)村景象時,運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組卷:49難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組卷:3引用:1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國人在境外旅游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亂刻亂畫等不文明言行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形象,引起廣泛的輿論關注。請以文明旅游為主題擬寫一條宣傳語。要求使用對偶的修辭方法,主題鮮明,語言得體。
組卷:7引用:4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曾經在成都最為大眾化的茶館,也有百姓自發(fā)地寫詩的熱情。有好事者將自己寫好的詩拿到茶館里張貼,第二天再去一看,應對者已經如云。和詩者,在茶館里彼此打擂臺。茶客們,則在觀看中肆意地評點優(yōu)劣。詩讓人們_______,再沒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館里這樣對詩的熱鬧場景了,想象那勁頭趕得上《紅樓夢》大觀園里的賽詩會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夠將詩從高雅的殿堂上拉下來,讓詩和自己_______.而一座有詩的傳統(tǒng)的城市,才能夠花開一般,處處都可以綻放出詩來。
成都的詩的傳統(tǒng),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當年杜甫沒有來成都,而是在別的地方蓋了一間草堂,那也許就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飛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 ?。┧康牟皇莀______,而是長久歲月的積淀和打磨,才化為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還懸掛著何紹基題寫的楹聯:“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卑彩分畞y后,杜甫投奔到嚴武門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間茅草屋,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草堂,寫下《堂成》一詩,其中一聯“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時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們見到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的詩句。我一直這樣認為,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當別論 晨鐘暮鼓 B.自得其樂 平起平坐 另當別論 一朝一夕 C.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鐘暮鼓 D.自得其樂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A.詩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底蘊
B.有底蘊的文化,其實就是詩的傳統(tǒng)
C.詩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一種有底蘊的文化
D.文化的底蘊,其實就是詩的傳統(tǒng)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組卷:113引用:16難度:0.5 -
9.用一句話概括調研得出的結論。(不超過20個字)
為了解00后兒童新媒介使用情況,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中心歷時一年,對18個中心城市的3萬多名兒童(3歲至14歲)及其家長進行了調研。調研顯示:幼兒時期(3歲至6歲),44.1%的孩子開始玩網游;小學中年級(9歲至10歲)時,兒童周末玩電子媒介的平均時長達63.57分鐘;初中(13歲至14歲)時,91.8%的兒童使用QQ,其中33.7%的孩子有陌生網友。組卷:6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2022年12月23日,在第九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里,南京上空響徹的凄厲警報、公祭儀式上敲響的和平大鐘、幸存者句句剜心的講述,傳遞著人們無限的緬懷和深深的追思。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當和平的鐘聲再次在南京上空回響,銘記歷史、捍衛(wèi)和平的信念也會一遍遍在人們心中傳遞。
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偉大歷史;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就是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學校將在2023年元旦舉行“銘記歷史,書寫華章”的主題演講賽,作為班級選手,請你為本次的主題演講寫一篇演講稿,談談自己的理解與感悟。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