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西桂林市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1 11:0:17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8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
感悟國學經(jīng)典大型交響詠誦會在京舉行 3月7日,“先人與我們同行--感悟國學經(jīng)典大型交響詠誦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這是“中華經(jīng)典系列詠誦”活動的一次精品展示。
為深入挖掘中華經(jīng)典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當代價值,中國文聯(lián)于2008年啟動“中華經(jīng)典系列詠誦”項目。
詠誦會用演唱、舞蹈、朗誦等多種形式詮釋經(jīng)典,加深當下人們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理解。推出后,受到觀眾熱情歡迎。
十年間,“中華經(jīng)典系列詠誦”項目先后推出了《道德經(jīng)》《詩經(jīng)》《孫子兵法》《論語》《孟子》《孝經(jīng)》《大學》《屈原》和《王陽明》等10部舞臺詠誦藝術(shù)作品?!跋热伺c我們同行--感悟國學經(jīng)典大型交響詠誦會”,是從已推出的這10部作品中精選出4篇經(jīng)典原文、7篇解讀經(jīng)典的散文和9首感悟經(jīng)典的歌曲,經(jīng)過精心編排而成的,集中展現(xiàn)了中華經(jīng)典的精髓神韻。
據(jù)詠誦會主辦方介紹,對“中華經(jīng)典系列詠誦”活動進行一次“巡禮式”的全面演繹,就是為了緬懷和祭奠先人先賢,感悟古圣先賢們博大精深的思想,感受他們洞悉宇宙萬象的智慧,體味他們深刻入微的人文關懷,進而激勵國人重視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典。
(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有刪改)材料二:
經(jīng)典因性質(zhì)相異而不同
對于經(jīng)典,可以分為兩類:以社會認知、觀點闡發(fā)為基礎的“社會經(jīng)典”類,比如《國富論》;另外是以文學才情、藝術(shù)靈感為主的“文學經(jīng)典”。我的觀點是文學經(jīng)典的“必讀性”一般會大于社會經(jīng)典。主要原因在于優(yōu)秀的文學往往可以獨立于時代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而社會經(jīng)典在開拓了時代的同時往往也會依賴其時代,寫作背景的底色褪去也難免造成書頁的泛黃。
比如斯密的《國富論》一書,對于工業(yè)化肇始時期的西方世界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黃鐘大呂般的聲音,其書的的確確也對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今,經(jīng)濟學家們關心的早已不是斯密用盡半生心血所疾呼吶喊的理論,而是更加關注政府與市場分界線的具體劃定以及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方式和手段??梢院敛豢鋸埖卣f,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對經(jīng)濟的認知能力都超過了斯密。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他文字的歷史價值不減,人格力量依舊,但是作為對社會的認知和闡釋,當初的洞見已經(jīng)被社會觀念水位的上漲淹沒,這部分的價值也就無形中被稀釋消解,對于現(xiàn)代的讀者而言,其增益也就遠不能與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相提并論了。如果一個人想學習經(jīng)濟學的基本知識,那么今人薩繆爾森的《經(jīng)濟學》一書一定比上述作品告訴他的更多也更符合社會的實際。當然,薩氏的這本著作雖然優(yōu)秀,但也并非“必讀”,我們還有眾多的其它選擇。
與社會經(jīng)典受制于時代不同,文學經(jīng)典的魅力多見于情感和表述,受時代影響不大,甚至會隨時間的流逝歷久彌香。文學不同于社會學的另一個區(qū)別還在于后人不大容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再次開發(fā)和繼續(xù)建構(gòu),也不太具有可替代性。例如,我們?nèi)绻蛔x李白,就無法感受李白那種獨有的天縱才情,這種感受杜甫無法替代,徐志摩也不能,反過來,李白也無法替代杜甫和徐志摩。極端的例子里,極致的文學作品甚至還會對后世造成一種壓制。當初李白登黃鶴樓,正準備慷慨賦詩一首,抬頭望見崔顥的大作《黃鶴樓》,不禁心生退縮,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斷了詩興。所以文學類的經(jīng)典一旦登頂便成“絕唱”,就算后世有相同主題的作品超越,也僅僅是錦外添花,而不會造成原作價值的折損,我們閱讀的體驗也不會受到影響。
材料三:
儒學經(jīng)典的生命力來自于不斷的自我更新 在思想史領域,儒學“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現(xiàn)最為突出。從原始儒學到兩漢經(jīng)學,到宋明理學,到陸王心學,改革、變革精神內(nèi)在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一部儒學史,便是一部儒學自我更新的歷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就是注重通變的典范。孔子為殷商后裔,但在文化選擇上,他卻說“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鬃又员蛔馂槭ト瞬⑹艿饺寮抑粮咧磷鸬耐瞥?,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被認為是能夠認識并把握歷史法則的人,是孟子所謂的“圣之時者”。
儒家最強調(diào)變的經(jīng)典,是五經(jīng)之首的《周易》。“易經(jīng)”就是變經(jīng),是對變革規(guī)律的總結(jié)。這是一部專門闡述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與法則的經(jīng)書?!耙住敝x--簡易、變易、不易,都以承認和重視外部世界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為前提。陰陽、剛?cè)?、乾坤等,都是古代中國為描摹、探索宇宙、自然、社會等運行機制、變化規(guī)律所創(chuàng)立的概念。在其他儒學經(jīng)典中,都充滿著這種自我更新的意識,如《詩經(jīng)》歌頌“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禮記?樂記》借上古言變化:“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針對不同的歷史境遇,儒學以其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回應了不同時代的挑戰(zhàn)。其中,特別是在佛教盛行而“儒門淡薄,收拾不住”之際,成功應對了佛教的挑戰(zhàn),后來,它又遭遇了基督教的挑戰(zhàn)。
總之,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變革的文化、富有彈性的文化,富有巨大張力的文化,或者說是一個開放的文化,不是一個保守的文化、僵化的文化、封閉的文化。
(摘自《中華讀書報》)(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A.“感悟國學經(jīng)典大型交響詠誦會”只是詮釋經(jīng)典的一種形式,我們要真正重視經(jīng)典,體悟經(jīng)典,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付出很多努力。
B.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斯密的《國富論》的洞見已經(jīng)被社會觀念水位的上漲淹沒,書的價值也就無形中被稀釋消解,它也就不再被后人看重而成為經(jīng)典。
C.材料二中列舉了斯密和李白等事例,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也使作者的觀點更具說服力,更容易讓人理解。
D.文學經(jīng)典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和表述,一旦形成“絕唱”,就很難超越。
(2)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兩則材料有什么不同之處。
(3)材料三說:“一部儒學史,便是一部儒學自我更新的歷史。”這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材料進行分析。組卷:4引用:2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7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云中記(節(jié)選)
阿 來 阿巴看了一眼老柏樹。老柏樹在地震來之前,在云中村被毀滅之前就已經(jīng)死去了。
手表咔嚓一聲,似乎就再沒有了響動。那個寫在書上的時間,那個在廣播里電視上被重復了很多次的時間,下午2時28分04秒,潛伏的巨獸咬斷了巖層的牙齒,劇痛產(chǎn)生力量,閃電一般躥過層層疊疊的巖層,在云中村東邊幾十公里,躥出了地表。一股洪流把破碎的巖石、入睡時間各不相同的巖石噴出了地表。那一刻,地震發(fā)生!大地因為自身的黑暗力量而感到恐懼的快意,渾身顫抖,隆隆咆哮。應該就是此時,云中村人聽到了大地轟轟作響。世界停頓了一下。鳥沒有驚叫,渠水沒有翻騰,風停在麥田和果園中間,人仿佛陷入了夢魘。世界,和推動世界的時間都在那一瞬間停了下來。
地震到來時,人們感受到的力量是不一樣的。
幸存者總要頻繁地回憶起那個瞬間。聚在一起時,他們當笑話一樣說。獨自回味時,心中卻充滿恐懼與哀傷。
共同的回憶中,有一刻,那越來越大的,像是有無數(shù)輛拖拉機齊齊開進的轟隆聲突然靜止了。世界靜止。接著,大地猛然下沉,一下,又一下,好像要把自己變成地球上最深的沉淵。而另一些人感到的不是下沉,而是上升。大地上躥一下,又猛地上躥一下,好像要把自己變成比阿吾塔毗還高的雪山。
大地失控了!上下跳動,左右搖擺,轟隆作響,塵土彌漫!大地在哭泣,為自己造成的一切破壞和毀滅。
大地控制不住自己,它在喊,逃呀!逃呀!可是,大地早就同意人就住在大地上,而不是天空中,所以人們無處可逃。
大地喊:讓開!讓開!可是人哪里讓得開。讓到路邊,路基塌陷!讓到山前,所有堅硬的東西都像水向下流淌,把一切淹沒!
大地喊:躲起來!躲起來!人無處躲藏!躲在房子里,房子傾倒。躲在大樹下,大樹傾倒。躲進巖洞里,巖洞崩塌!
那天,那一刻,阿巴正帶著兩匹馬,走在山道上。
此時,阿巴卻產(chǎn)生了一個幻覺,地震發(fā)生時,他不是在山道上,而是坐在自己家院子里,正在研磨祭神的香料。大地開始抖動。他捧著香料的手變成了一個沙漏。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么快的一個沙漏,一瞬間,他的手掌里就空空如也。這樣快的流逝,使得時間也失去了意義。只剩下空間本身猛烈地顛簸搖晃。他看見那些香料的粉末變成了一股煙塵。院子里的石板地裂開,合攏,裂開,合攏,噴吐出來的也是大股的煙塵。院墻像是變軟了,像一匹帆布一樣晃蕩。背后的整座房子抽風一樣扭曲了身子,掙扎幾下之后,像用光了力氣一樣,癱坐下來。先是屋頂塌向中央。然后,四周的墻壁也向塌陷下去的屋頂撲了過去。阿巴想站起身來,但他站不起來。房子倒塌了,把他淹沒在哈人的塵土里。這些塵土,把一座老房子所有的氣味都釋放出來。燃燒了上百年的火塘的煙火,年年歸來的雨燕的泥巢,停歇在房梁上貓頭鷹的夢境,存糧的香氣,鹽和茶,肉和菜,病人的痛苦,新婚的歡愉,懷念,夢想,石頭,粘連石頭的泥巴,木頭,連接木頭的木頭,原來都深藏在一座老房子的某個地方,現(xiàn)在都變成了塵土,混合在一起,把坐在那里的阿巴淹沒了。
當阿巴終于站起身來時,他渾身上下都是塵土。
四周平靜下來,他搖搖晃晃地走出了只剩一個豁口的院門。村子正漸漸從濃重的塵土中顯現(xiàn)出來,幾個人鬼影一般,無聲地站在塵土中,或者像他一樣失了魂魄般在塵土中行走。每一個人身上,臉上都撲滿了塵土。
寂靜無聲。
突然,塵煙中傳來一聲驚悸的尖叫。
然后,聲音就起來了。撕心裂肺的哭叫聲響成了一片。當塵土散開,哭叫聲籠罩了整個村莊。真實的情形是,地震過去,大地停止搖晃,他從灌木叢中爬起身來,一身塵土,一身忍冬花瓣。跌跌撞撞,哭喊著向著蒙難的村子奔跑。阿巴往村后山上望了一眼?,F(xiàn)在,阿巴仿佛看見自己驚惶的身影,連滾帶爬,從山上下來。
“大地不用手,把所有塵土揚起,大地不用手,把所有的石頭砸下。大地沒有嘴,用眾生的嘴巴哭喊,大地沒有眼睛,不想看見,不想看見!”
阿巴坐在那里一動不動,腦子里轟響著云中村古老史詩中的唱段。
他睜開眼,云中村就是五年前地震剛過,人們剛剛清醒過來時看到的樣子,房倒屋塌。只不過,地沒有搖晃,塵土沒有彌漫,沒有驚懼而絕望的哭喊。兩匹那時不在這里的馬正在荒蕪了的云中村田野里啃食青草。
【注】《云中記》是阿來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動筆,獻給“5?12”地震中的死難者、消失的城鎮(zhèn)與村莊的著作。
(1)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作者落筆在一棵已經(jīng)死去了的老柏樹上,看似與本文描寫的地震無關,但實際上預示著地震來臨后云中村的悲慘命運。
B.小說引用了云中村古老史詩中的唱段,仿佛在訴說著塵埃下痛苦的歷史宿命,大地雖然滿懷悲憫,但也逃不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C.小說結(jié)尾,阿巴從回憶中睜開眼,地震五年后,云中村塌房依舊,塵埃落定,馬匹在荒野里啃食青草,平靜克制的筆調(diào)里有刻骨的悲涼。
D.小說現(xiàn)狀與回憶相交織,既能展示地震發(fā)生時的慘烈情狀,又能利用時間拉開距離、沉淀記憶,使這篇災難小說的情感更濃烈外放。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了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既有破碎噴射的巖石,也有停頓寂靜的鳥和渠水,表現(xiàn)了地震的巨大破壞力,烘托出當時的恐怖氛圍。
B.小說中大地的形象呈現(xiàn)出雙重性,它時而恐怖和失控,肆意破壞著一切;時而正義和自責,同情遇難的人們,雖然合理,但仍顯矛盾。
C.地震發(fā)生時,作者寫大地的恐懼快意,失控哭泣,寫老房子里的泥巴石頭、貓頭鷹的夢境,讓大自然有自己的精神和靈魂,使小說獨特脫俗。
D.文章既有描寫生動細致的長段,又有感情充沛的排比段,還有深具“留白”技巧的四字短段,筆法靈活,使小說有搖曳多姿之美。
(3)敘述視角,是指小說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所選取的敘述角度和觀察點。請從敘述視角的角度欣賞作者描寫地震的高超技巧。
(4)作者阿來說:“寫作這本書時,我心中總回響著莫扎特《安魂曲》的吟唱。”故而《云中記》也深沉空靈,包含悲情的抒情。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對此特色進行分析。組卷:24引用:5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勸學(節(jié)選)
《荀子》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⑤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泛指金屬制品,這里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B.遺言,人在臨終前留下的言辭,用于囑咐后人。
C.神明,通常指神靈,文中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D.跬步,半步,跨一腳。也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提出中心論點,即學習不能停止。它與下文是總領和分述的關系。
B.第②段是上一段觀點的延續(xù),都運用了舉例論證,強調(diào)學習可以改變?nèi)恕?br />C.第⑤段中,作者認為學習者應對自己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進行選擇和改造。
D.選文主要論述了學習的意義、方法、態(tài)度等,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請根據(jù)第⑥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學習應持有的方法和態(tài)度。組卷:3引用:2難度:0.6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diào)歌頭?聞采石磯戰(zhàn)勝①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②,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③,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注】①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宰相虞允文在采石磯大勝金兵,當時張孝祥正任撫州(楚地)知州,捷報傳來,他欣喜欲狂,當即寫了該詞。②剩喜:甚喜。然犀處:指采石磯,典出《晉書?溫嶠傳》:相傳采石磯下多怪物,溫嶠經(jīng)過此地,便燃點犀角來照,奇形怪狀的水怪不久便覆滅了。③周與謝:指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謝玄。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約楚云留”中的“楚”字側(cè)面交代了自己身在楚地后方,不能親臨戰(zhàn)場殺敵的遺憾。
B.“剪燭看吳鉤”一句借助夜看吳鉤,塑造了宰相虞允文把玩寶劍,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
C.結(jié)尾用祖逖“中流擊楫”典故,與上闋“平生豪氣”相呼應,表達恢復中原的報國志向。
D.全詞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將歷史偉業(yè)與現(xiàn)實場景融合,用典貼切自然,喜中寓愁,悲中帶壯。
(2)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運用了周瑜的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組卷:26引用:9難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學之道》中用“
(2)《論語?衛(wèi)靈公》
(3)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中說“組卷:1引用:0難度:0.8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10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jié),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①_______。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②_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③_______。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chǎn)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在我國國槐不只是優(yōu)秀的一種綠化樹種,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xiàn)了一些由“槐”字構(gòu)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我記得兒時在家塾中讀書,最愛夏天的打陣。塾前是一個方形鋪石的“天井”,其中有石砌的金魚潭,周圍雜生花草,幾個積水的大缸,幾盆應時的鮮花,——這是我們的“大花園”。南邊的夏天下午,蒸熱得厲害,全靠傍晚一陣雷雨,來驅(qū)散暑氣。黃昏時滿天星出,涼風透院,我常常袒胸跣足和姊嫂兄弟婢仆雜坐在門口“風頭里”,隨便談笑,隨便歌唱,算是絕大的快樂。在這樣煩溽的時候,對面四丈高白墻上的日影忽然隱息,清朗的天上忽然滿布了烏云,①花園里的水缸盆景,也沉靜暗淡,仿佛等候什么重大的消息,書房里的光線也漸漸減淡。突然一股尖勁的涼風,穿透了重悶的空氣,從窗外吹進房來,吹得我們毛骨悚然,滿身膩煩的汗,幾乎結(jié)冰,這感覺又痛快又難過;但我們那時的注意,卻不在身體上,而在這兇兆所預告的大變,我們新學得的什么:洪水泛濫、混沌、天翻地覆、皇天震怒等等字句,立刻在我們小腦子的內(nèi)庫里跳了出來,益發(fā)引起孩子們只望煙頭起的本性。我們在這陰迷的時刻,往往相顧悍然,索性放開,大噪狂讀,②身子也狂搖得連生機都碟格作響。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號與文中破折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怎么會姓趙!——你哪里配姓趙!
B.他很大了,——并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
C.我本來不想去,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D.格里高爾只聽到來人的第一聲招呼就知道他是誰——公司協(xié)理本人。
(2)修辭可以增強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力。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任選一處,分析其修辭效果。
(3)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加點詞語能否互換?請說明理由。組卷:10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要把自己看成單數(shù),因為每個人都那么獨一無二。
有人說,要把自己看成復數(shù),因為離開了群體,你將一事無成。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組卷:14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