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5/7/4 22:0:11

一、選擇題:(1-7單選每題2分,8-9多選每題3分,多選題多選、錯選不得分,滿選得1分,計20分)

  • 1.如圖的常見器具都應(yīng)用了杠桿,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組卷:738引用:15難度:0.8
  • 2.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h2>

    組卷:41引用:3難度:0.6
  • 3.下列做法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組卷:112引用:4難度:0.8
  • 4.最大容積為400mL的燒杯靜置在水平桌面上,燒杯內(nèi)有質(zhì)量為200g的水,現(xiàn)將一個體積為330mL的可樂罐緩慢浸入燒杯中,直到燒杯溢出水的質(zhì)量為100g,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367引用:4難度:0.5
  • 5.中國“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當長征運載火箭加速上升時,“天宮一號”的機械能變化是( ?。?/h2>

    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6.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著底面積相等的甲、乙兩容器,分別裝有同種液體且深度相同,兩容器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力、壓強分別用F、F、p、p表示,則( ?。?/h2>

    組卷:4481引用:67難度:0.5
  • 7.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現(xiàn)象:在無風的天氣,汽車在馬路上快速駛過以后,馬路兩邊的樹葉會隨風飄動,如圖所示,汽車向左行駛,馬路兩邊的樹葉會沿著A、B、C哪一個方向飄動(  )

    組卷:2399引用:32難度:0.7
  • 8.如圖所示是高速公路的限速標志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94引用:1難度:0.7
  • 9.下列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解釋的是( ?。?/h2>

    組卷:46引用:2難度:0.5

二、填空題(每空1分,計18分)

  • 10.如圖所示,利用輕質(zhì)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400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50N。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則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N。

    組卷:37引用:1難度:0.7
  • 11.九江正在創(chuàng)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大力提倡“低碳環(huán)保、綠色出行”。選擇自行車出行是大家喜愛的方式之一,自行車的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
    的方式來增大摩擦力;騎行過程中,用力捏自行車的手剎使它停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組卷:18引用:2難度:0.6
  • 12.“青島號”導(dǎo)彈驅(qū)逐艦滿載時的排水量是4800t,此艦所受的浮力是
    N,當艦從海洋駛?cè)腴L江時,所受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ρ海水=1.025×103kg/m3)。

    組卷:19引用:2難度:0.5
  • 13.如圖是注射新冠疫苗時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情景,是利用
    把藥液吸取上來的;注射器的針頭很尖,是通過
    來增大壓強,以便容易刺入人體。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14.2018年5月5日,中國國產(chǎn)航母完成首次艦載直升機起降。直升機減速下降靠近航母甲板的過程中,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組卷:21引用:1難度:0.8
  • 15.如圖,讓小球從光滑軌道AOB的A點由靜止開始自由滑下。A點的高度H大于B點的高度h,沿軌道AOB到達B點后離開(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自由滑下時,軌道AO對小球的支持力做功
    (選填“為零”或“不為零”);小球離開B點后的運動軌跡最符合實際的是
    (選填“a”、“b”或“c”)。

    組卷:500引用:7難度:0.5
  • 16.科學正確佩戴口罩是預(yù)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圖所示,佩戴口罩時,用手按壓口罩上的鼻夾(金屬條)可使其貼合面部,使鼻夾貼合面部的施力物體是
    ,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

    組卷:108引用:11難度:0.9

三、計算題(每題6分:計12分)

  • 17.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個裝有一定量水的圓柱形容器,用細繩系將長方體物塊系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細繩的質(zhì)量不計),讓其浸沒在水中與容器底部剛剛接觸(但與容器底部沒有擠壓且非密合)現(xiàn)用彈簧測力計將該物塊緩慢拉出水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長方體物塊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離為h,F與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求:(1)長方體物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2)該長方體物塊的密度大小;
    (3)物塊的底面積為200cm2,當長方體物塊上表面剛出水面時,水對該長方體物塊下表面產(chǎn)生的壓強大小。

    組卷:24引用:5難度:0.6
  • 18.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500N的物體G勻速提升3m所用的時間為10s,所用的拉力F為200N,(不計繩重及摩擦)求: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組卷:33引用:3難度:0.6

四、實驗探究、作圖題(作圖2分,每空1分,計24分)

  • 19.如圖所示,有一個杠桿AOB,可繞0點自由轉(zhuǎn)動,A端吊著一個物體。請找一個動力作用點,并畫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靜止時最小力F的示意圖及其力臂。

    組卷:1222引用:67難度:0.5
  • 20.本題有兩小題。
    (1)小明用裝有沙子的帶蓋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響因素。

    ①根據(jù) A、C的結(jié)果,可得該塑料瓶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N;
    ②根據(jù) A、B、C的結(jié)果,可得: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根據(jù) A、D、E的結(jié)果,可得:浮力大小與
    有關(guān);
    ③可以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
    kg/m3
    ④為驗證浮力和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guān),小明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相當于減小了物體的密度。接著他仿照步驟D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此時測力計示數(shù)小于1.8N,便認為浮力和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小明在該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是

    (2)小華用如圖2中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他將裝滿水且足夠高的平底溢水杯放在水平升降臺上,用升降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然后將一重為5N、高為8cm、底面積為50cm2的實心物塊用輕質(zhì)細線懸掛于彈簧測力計A的正下方,調(diào)節(jié)升降臺使物塊下底面剛好與水面相平。
    隨后他將一個空燒杯用輕質(zhì)細線懸掛于彈簧測力計B的正下方(彈簧測力計A與彈簧測力計B完全相同,且示數(shù)每變化1N,指針就移動0.5cm);
    ①當小華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發(fā)現(xiàn)隨著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數(shù)變化量,從而證明了F=G
    ②整理器材時,小華發(fā)現(xiàn)圖中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為3N。愛動腦的小華利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計算出了升降臺此時上升的高度為
    cm。

    組卷:118引用:1難度:0.5
  • 21.如圖所示是小李利用刻度均勻的輕質(zhì)杠桿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

    (1)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靜止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
    (選填“是”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應(yīng)將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
    (2)小李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此時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該實驗中,將左右的鉤碼個數(shù)都減少一個,杠桿將會
    (選填“仍然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小李分析圖乙數(shù)據(jù)后得出結(jié)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而班長認為小李每組數(shù)據(jù)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還應(yīng)改變動力或阻力的
    (選填“大小”或“方向”)進行實驗。所以做了如圖丙的實驗。圖丙實驗中,當彈簧測力計在斜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動力×動力臂
    (選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4)在實驗丙中,需要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目的是
    (填序號)。
    A.使測量數(shù)據(jù)更準確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C.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5)圖丁中小明換用彈簧測力計對杠桿施力進行探究,當彈簧測力計的位置在C點固定,只改變測力計與水平力方向的角度θ,則能描述測力計示數(shù)F與θ關(guān)系的圖像是
    。

    組卷:64引用:1難度:0.5
  • 22.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將A、B、C三個小球先后從同一裝置,高度分別為hA、hB、hC的位置滾下(mA=mB<mC,hA=hC>hB),推動小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請你對以下問題進行解答:
    (1)實驗中通過
    來反映
    (小球/木塊)動能的大小。
    (2)甲、丙兩圖可以探究動能與
    的關(guān)系。
    (3)根據(jù)甲、乙兩圖,可以初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4)根據(jù)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高速上小轎車允許最高速度應(yīng)比大客車
    (大/?。?。
    (5)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是否能夠得出實驗結(jié)論?
    (能/不能),試說明理由:
    。

    組卷:94引用:1難度:0.5
  • 23.在學習了機械效率的相關(guān)知識后,小明猜想:同一個機械的機械效率是不是不變的。為了驗證猜想,他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實驗,改變鉤碼個數(shù),獲得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次數(shù)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繩末端拉力F/N 繩末端移動的距離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J 機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0.2 0.30 66.7
    2 3 0.1 1.4 0.3 0.3 0.42 71.4
    3 5 0.1 2.2 0.3
    (1)實驗時,小明應(yīng)用彈簧測力計沿
    的方向拉著細繩,使鉤碼緩慢勻速運動。
    (2)第3次實驗中的額外功是
    J,機械效率為
    %。
    (3)分析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他的猜想是
    (正確/錯誤)的。
    (4)小明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改變滑輪的個數(shù)組成不同的滑輪組,獲得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次數(shù) 動滑輪個數(shù)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繩末端拉力F/N 繩末端移動的距離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J 機械效率η/%
    4 1 6 0.2 3.6 0.4 1.2 1.44 83.3
    5 2 6 0.2 2.4 0.8 1.2 1.92 62.5
    6 3 6 0.2 2.2 1.2 1.2 2.64 45.5
    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物重相同時,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越省力,但機械效率越
    (高/低),其原因是
    。
    (5)如果增加動滑輪的個數(shù)繼續(xù)實驗,將會出現(xiàn)的困難是
    ,你的改進方法是
    。

    組卷:29引用:1難度:0.5

五.綜合應(yīng)用題(每空1分,計6分)

  • 24.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無砟軌道的高速列車無砟軌道(如圖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鐵軌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上,這可減少維護、降低粉塵等,滬寧城際高速鐵路將建成投入運營,標志著進入了高速鐵路時代,高速列車在無砟軌道上運行時如子彈頭般穿梭而過,時速可達350千米(如圖乙),傳統(tǒng)鐵路的鋼軌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為小碎石鋪成的路砟(如圖丙)。

    (1)列車設(shè)計為子彈頭型,目的是為了在運行過程中
    空氣阻力(選填“增大”或“減小”)。
    (2)寬大柔軟的座椅,增大坐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的
    。
    (3)通往青藏高原的列車中,為了預(yù)防乘客發(fā)生高原缺氧,每節(jié)車廂內(nèi)都配有兩套供氧系統(tǒng):一套是“彌散式”供氧,可保證車廂內(nèi)含氧量都在合適水平;另一套是獨立接口吸氧,旅客可以隨時用吸氧管呼吸,高原地區(qū)的特點是:高度越高,大氣壓強越
    。
    (4)高鐵下方的軌道如果采用填充碎石頭,當列車高速運行時,列車底部和軌道之間氣壓將會
    。(選填“增大”或“減小”),碎石頭可能飛起來落到軌道上,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高速軌道是不能填充碎石頭的。

    組卷:25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