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五四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3節(jié)速度的測量》2024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5/7/6 13:0:9
一、選擇題
-
1.一輛長30m的大型平板車,在勻速通過70m長的大橋時,所用時間是10s,它以同樣的速度通過另一座橋,用了20s的時間,那么這座橋的長度是( ?。?/h2>
組卷:894引用:43難度:0.9 -
2.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46引用:4難度:0.6 -
3.甲、乙兩人在路上沿著平直的公路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關(guān)于甲、乙兩人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4.甲、乙兩小車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70引用:5難度:0.7 -
5.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09引用:7難度:0.5 -
6.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 ?。?img alt src="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202109/256/2aea9b96.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36引用:3難度:0.7
二、填空題
-
7.甲、乙兩車在某平直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西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甲的速度是 m/s,乙的速度是 m/s,推斷10s后甲、乙相距 m。
組卷:32引用:3難度:0.7
三、實驗探究題
-
8.小強(qiáng)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他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s1和全程s2及所用時間t1、t2。
(1)本實驗的原理是 ;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小強(qiáng)調(diào)節(jié)木塊的位置,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小強(qiáng)測得t1=2s,t2=3s,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別v1和v2。請你判斷v1v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組卷:358引用:8難度:0.5 -
9.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方框內(nèi)是小車到達(dá)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 進(jìn)行測量的;本實驗采用的測量工具 和 。
(2)請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AB=m,vAC=m/s,vBC=m/s。
(3)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是在做 運動。
(4)在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時,為了減小誤差,斜面的傾斜度應(yīng)當(dāng) 些(填“陡”或“緩”),這樣做的目的 。若使小車的平均速度變大,合理的措施是 。
(5)實驗前必須學(xué)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6)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是 。
(7)小明進(jìn)一步實驗測得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1,后半程平均速度為v2,則小車全程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組卷:97引用:2難度:0.5 -
10.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時間是小車到達(dá)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
(1)該實驗原理是 。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yīng)使斜面坡度較 (填“大”或“小”)。
(3)請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回答:sBC=cm,tBC=s,vAC=m/s。
(4)實驗前必須學(xué)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組卷:63引用:5難度:0.1 -
11.如圖甲所示,物理活動小組同學(xué)為了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拍攝了鋼球從O點下落過程中的頻閃照片,相機(jī)每隔0.1s曝光一次。由甲圖可知:
(1)鋼球的運動是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原因是 相同,通過的路程不同。
(2)鋼球由B到C所用時間為 s,若鋼球?qū)嶋H運動距離是照片上對應(yīng)距離的10倍,則小球由B位置運動到C位置BC段的實際距離為 cm,由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得v=,得鋼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若鋼球在OA段的平均速度為0.9m/s,AC段的平均速度3.8m/s,則鋼球在O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小數(shù)點后保留兩位)
(3)同組的小紅想到,可以利用位置傳感器更準(zhǔn)確的測量物體的速度,如圖乙中E為可在斜面上自由移動的小車,F(xiàn)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F利用超聲波可以測出不同時刻小車E與F的距離,利用計算機(jī)算出運動的小車在不同位置時的速度。小車由靜止自由滑下時,乙圖中小車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組卷:48引用:1難度:0.5 -
12.如圖是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示意圖。當(dāng)小車由實線所示位置靜止釋放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中間位置A點后繼續(xù)運動,撞到擋板停止。
(1)小車如圖甲那樣到達(dá)A點時電子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在圖甲中標(biāo)出小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s。
(2)測得小車運動到A點的時間為 s,到達(dá)擋板的時間為1.50s,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路程為 cm。
(3)算出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A點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m/s。
(4)實驗中為了便于計時,應(yīng)使斜面的坡度較 (填“大”或“小”)。組卷:37引用:2難度:0.4
四、計算題
-
13.李曉隨父母自駕車外出郊游,行駛過程中,他看到汽車上有一個顯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盤,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該車勻速行駛了一段時間后,表盤示數(shù)變?yōu)閳D乙所示。求:
(1)汽車勻速行駛的路程?
(2)這段路程所用行駛時間為多少?組卷:62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