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贛榆區(qū)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16 19:0:20

一、語言文字運用

  •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其中語意最連貫合理的一項是( ?。?br />      一個人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時所表現(xiàn)的趣味,大半由資稟性情、身世經(jīng)歷和傳統(tǒng)習尚三個因素決定。      ,      ,      。      。            ,純正的可憑的趣味必定是學問修養(yǎng)的結(jié)果。
    ①純恃天賦的趣味不足為憑
    ②這三層功夫就是普通所謂學問修養(yǎng)
    ③接收多方的傳統(tǒng)習尚而融會貫通
    ④純恃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趣味也不足為憑
    ⑤擴充身世經(jīng)歷而加以細心的體驗
    ⑥我們應(yīng)該做的功夫是根據(jù)固有的資稟性情而加以磨礪陶冶

    組卷:76引用:2難度:0.8
  • 2.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h2>

    組卷:24引用:2難度:0.6
  •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59引用:2難度:0.7
  • 4.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日本律師尾山宏,一位70歲的老人,      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zhàn)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      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      著人們,在捍衛(wèi)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組卷:16引用:2難度:0.8
  • 5.下列對課文《紅燭》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69引用:16難度:0.7

二、綜合閱讀

  •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冠履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風不能障,暴不能蔽也。然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者然也。故義者,天下之所賞也。百言百當,不如擇趨而審行也。
          昔晉文將與楚戰(zhàn)城濮,問于咎犯曰:“為奈何?”咎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陳之事,不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鞭o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fù)。君其正之而已矣?!庇谑遣宦犛杭局?,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zhàn),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quán)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懸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蹦艘婍n、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倍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之!”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庇纱擞^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
    (節(jié)選自劉安《淮南子?人間訓》)(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
    B.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
    C.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
    D.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托,文中是動詞,依靠、憑借;與諸葛亮《出師表》中“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的“托”含義不同。
    B.公,對諸侯的敬稱,與齊桓公、晉文公的“公”含義相同,與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公”含義不同。
    C.圖,文中是動詞,謀劃、反復(fù)考慮;與《望海潮》“異日圖將好景”中的“圖”含義相同。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指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用人們通過戴帽子、穿鞋子來裝飾頭和腳,但最終沒有作用的道理,來說明道義的重要,說的話每句都恰當,不如抓住時機、謹慎行事。
    B.很多人不理解晉文公把在城濮打敗楚軍的首功給予雍季的行為,晉文公認為咎犯的計謀是權(quán)宜之計,而雍季的計謀才是長久之計,符合長遠利益。
    C.智伯率領(lǐng)韓、魏進攻趙的晉陽城,掘開晉水灌淹晉陽城,趙襄子認為要解決城中糧食短缺、缺醫(yī)少藥的問題,張孟談應(yīng)該與韓、魏二君談判約定。
    D.張孟談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二君,當兩位君王害怕事情泄露會被智伯知道時,張孟談用命運相同的國家要互相成全、生死與共的道理來說服他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fù)。
    ②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7.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出塞曲二首
    張琰
    其一
    腰間插雄劍,中夜龍虎吼。
    平明登前途,萬里不回首。
    男兒當野死,豈為印如斗。
    忠誠表壯節(jié),燦爛千古后。
    其二
    朝發(fā)山陽去,暮宿清水頭。
    上馬左右射,捷下如獼猴。
    先發(fā)服勇決,手提血髑髏。
    兵家互勝負,凡百慎前籌。
    【注】①張琰,南宋末年名將李庭芝帳下軍士,揚州人氏,后殉于揚州守城之役。②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祿。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開篇氣勢不凡,形神兼具,奠定全詩感情基調(diào),讀之令人感奮。
    B.第一首詩塑造了義無反顧奔赴前線、忠誠豪邁視死如歸的宋軍勇士形象。
    C.第二首詩寬慰主帥勝負乃兵家常事,只要勇猛頑強,定能贏得最終勝利。
    D.這兩首宋詩采用樂府古題進行創(chuàng)作,古樸而厚重,頗有慷慨悲壯之美。
    (2)這兩首詩都是寫邊塞軍旅生活的作品,但是各有側(cè)重,請分析兩首詩在內(nèi)容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組卷:18引用:2難度:0.5
  • 8.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
     
    。(《過零丁洋》)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      (《赤壁賦》)

    組卷:3引用:1難度:0.9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中國書法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歷代書法家對《蘭亭集序》不斷闡釋的歷史。《蘭亭集序》被認為是中國書法界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盡管與之相隨的是,《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鎻膩頉]有停止過。
          最早提出質(zhì)疑的是宋代學者,而較有說服力的是清末曾經(jīng)當過慈禧太后秘書的李文田。他工書善畫,學問淵博,是嶺南“碑派書法”創(chuàng)始人。他愛好金石收藏,精于鑒別。他通過多年考辨,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在《文物》雜志上,發(fā)表了《從王謝墓志的出土論<蘭亭集序>的真?zhèn)巍芬晃?。他基本上重?fù)了李文田的兩個論點,認為從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謝(晉代)墓志來看,《蘭亭集序》失去了晉人慣用的帶有隸書筆意的筆法,因此斷定它不是晉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其次,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臨河序》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寫成的。因為,文章前半部描寫歡快之情,寫得很流暢,后半部突然悲痛起來,這與晉人的達觀以及王羲之本人的性格大相徑庭,故值得懷疑。據(jù)此,郭沫若推斷《蘭亭集序》乃是一贗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發(fā)表后,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高二適寫了《<蘭亭集序>的真?zhèn)务g議》一文,提出了與郭文針鋒相對的觀點。該文認為,唐初各大書法家如歐陽詢、虞世南等都在學王帖,而唐太宗也酷愛王之書法,我們沒有理由否定唐初書法家的鑒別能力。其次,若以東晉書法當接近于隸書,而《蘭亭集序》卻是行書,因此就懷疑《蘭亭集序》非晉人之作,這是方法論的錯誤。王字本身有發(fā)展過程,它脫胎于舊時代而又高于舊時代,向行書方面發(fā)展,故王羲之被稱之為“書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從美學的觀點上看,《蘭亭集序》書法、文思之瀟灑、飄逸,與東晉士族的風貌也相吻合。因此,《蘭亭集序》為晉代王羲之手筆。
          值得欣慰的是,“蘭亭論辯”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為考證傳世《蘭亭集序》的真?zhèn)翁峁┝诵戮€索。1998年6月,在南京市東郊發(fā)現(xiàn)一處罕見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號墓室前部出土有兩方極為珍貴的磚質(zhì)墓志,在全國引起轟動。該墓為東晉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謝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謝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梢哉f,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這兩塊墓志上寫有“晉侍人、建昌伯、廣陵人高崧”等字,雖仍有由隸入楷的痕跡,但已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楷書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為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楷書實證資料,在中國書法史上意義重大。在南京周邊,還有三十塊左右墓碑,東晉墓碑出土地點也不只是南京,還有在丹陽、馬鞍山出土的。
          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從書體上來看,六朝的書體在轉(zhuǎn)型之中,即由隸到楷的重要演化階段,多種書體并存是合情合理的。東晉時期不僅只存在隸書,而且行楷或隸楷兼有。這就糾正了過去“晉代不可能出現(xiàn)楷書、草書”的說法。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論點,也為《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疇幃嬌狭艘粋€句號。
    (摘選自劉孟達《<蘭亭集序>真?zhèn)沃i》,有刪改)(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蘭亭集序》是中國書法界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中國書法的歷史就是一部歷代書法家對它不斷闡釋的歷史。
    B.郭沫若基本重復(fù)了李文田的觀點,認為《蘭亭集序》是贗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提供新的考證線索。
    C.南京東晉高崧墓志等的出土,為《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疇幪峁┝酥匾糇C,證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觀點是錯誤的。
    D.《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把“覽”字寫成“攬”,是為了避諱其曾祖父王覽而為之,這也佐證了《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提到質(zhì)疑《蘭亭集序》真實性的有宋代學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為引出郭沫若的觀點作鋪墊,也印證了關(guān)于《蘭亭集序》的真?zhèn)沃鎻膩頉]有停止過的觀點。
    B.高二適的文章是從三個方面來駁議的:一是沒有理由否定唐初書法家的鑒別能力;二是懷疑《蘭亭集序》非晉人之作是方法論的錯誤;三是從美學的觀點分析。
    C.文章最后一段以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文物為依據(jù),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觀點,論據(jù)確鑿,論證充分,顯得真實可信。
    D.為了證明《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擺出李文田、郭沫若兩位重量級人物的觀點,從反面來突出默默無聞的高二適的觀點,論證雄辯有力。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清代的李文田是嶺南“碑派書法”創(chuàng)始人。他工書善畫,學問淵博,并且愛好金石收藏,精于鑒別。因此他認為《蘭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說法是可信的。
    B.郭沫若認為《蘭亭集序》失去了晉人慣用的帶有隸書筆意的筆法,因此斷定它不是晉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沒有被發(fā)現(xiàn),他這種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國最早的楷書實證資料,墓志上字體是由隸入楷的轉(zhuǎn)變時期的字體,且已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楷書十分相近,對研究我國書法發(fā)展史很有價值。
    D.高崧墓志的發(fā)現(xiàn)在書法史上意義重大,它證明了六朝的書體處在轉(zhuǎn)型之中,六朝多種書體并存是合情合理的,東晉時期不僅存在隸書,而且行楷或隸楷兼有。

    組卷:41引用:5難度:0.5
  • 1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題。
    塘河,江南的一首詞
    王劍冰
          叫聲碎落了一河。群鳥的翅膀劃得很低。有一只劃破水面,水的綢立時向兩邊剪開。幾條魚擺著尾濺在上面。
          風,說不清什么味道,淡淡的,甜甜的,沾得哪里都是。
          水中生長著蘆葦,或生長著荷花及飄搖的野草,與那些雜樹構(gòu)成塘河的副詞與形容詞
          榕樹的須子長長地垂下來,垂到水中就變成了另一棵。那是甌柑吧,一片紅紅黃黃的小燈籠。還有桂花樹,此時正濃濃密密地播撒著清香。
          這時看到了白色的蜂箱,蜂箱是靜止的,但是你能感到周圍那強磁場般的嚶嚶嗡嗡。
          一條條老街多是舊時模樣。一座塔,高高矗立在岸邊。那是塘河的徽章。
          塘河是溫州版的曲水流觴,詩情在一個又一個婉轉(zhuǎn)里徜徉。
          水留下了時間,時間改變了溫州的格局。有了河,便有了沿河的房屋與街巷,有了一座城市的經(jīng)絡(luò)與氣質(zhì)。
          名氣不小的茶山、仙巖、梅雨潭在它的周圍,白象塔、白云觀、洞文觀在它的周圍,但都不影響它的一枝獨秀。塘河的個性,展現(xiàn)為溫州的另一種鄉(xiāng)愁。
          這里的水是免費的,景是免費的,一絲絲的風也是免費的,但你又感覺它們是最貴的,所以你就有了珍惜,有了不舍。你得慢慢消受。
          不同的時間來,你會發(fā)觀,塘河的姿態(tài)是不一樣的,即使一天中的一早一晚,也是不一樣的。水的色光,水的紋理,甚至水邊的襯托也會發(fā)生變化。到底是怎樣的變化,一下子也說不清。
          塘河是溫州享受不盡的福利,外地人只有一次次來蹭這福利。在外來的客人中,還有鷗鳥、白鷺和黃鸝,它們同樣喜歡這片水域,喜歡來這里戀愛,生子,將自己變?yōu)橛谰镁用瘛?br />      過了劃龍橋,過了妙鴻橋,一座座的橋還在前面等著。據(jù)說唐宋以降,橋多為木制,這些石橋不知起于何時。一根根石柱子深扎于水,綠色的苔蘚爬上了頂端。
          順著塘河往前,還會看到山巒,山巒不高,但很有特色。其中的仙巖,就跌落一個仙瀑,跌成了朱自清筆下的一潭“女兒綠”。
          不知道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道都通往哪里,葉適等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在哪一處水邊隱居?
          塘河據(jù)說從晉代就有了,水流直通飛云江與甌江,而后通向大海。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時,曾一次次登舟,體味“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的美妙。而另一位太守謝靈運的小舟,也讓塘河潑灑出一條山水詩路。
          有人在水邊垂釣,我知道,他不是為了一時的歡騰,他是為了那種自在。
          水邊還有許多的臺階,也就有了洗洗涮涮的女子,在手上弄出一圈圈的漣漪。男人們喜歡坐在高處,在這些漣漪里沉迷。
          吉敏說,由于是水鄉(xiāng),過去人們很多事情都在水上做,比如有賣果舟、賣餐舟、賣水舟,方便別人,也方便自己。吉敏說,以前還有十分熱鬧的“水上迎親”,比如一個女子住在甌海的仙門,出嫁到郭溪,男方就劃著船來。迎親隊伍與娘家親戚以及嫁妝都是一溜的船隊。船上響著喜慶的吹打,岸上圍著觀看的鄉(xiāng)親,頗為熱鬧。還有“水上臺閣”,就是在船頭搭戲臺,演員在船上唱,觀眾在兩岸看。遇打賞的,船上的人就伸出一只長桿子接了。吉敏說,塘河上最熱鬧的時光,莫過于五月端午賽龍舟,那天,人們會早早地守在河邊,等著一聲鼓。賽船的分成組,有家族的,街道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時間,水上的岸上的都發(fā)瘋般的嚷成一團,像是與一條河較勁。
          聽著吉敏的話,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民風淳樸的水鄉(xiāng)畫境。

          間或有雨下來,讓畫境更有一種水墨氤氳的氣息。隨著清新深長地吸入,再深長地吐出,心神頓時爽快極了。這時再看水,水上已經(jīng)煙塵縹緲,船兒在煙塵間鉆進又鉆出,做了畫中的自己。
          看著時,著木屐的謝靈運、穿長衫的朱自清在水邊閃現(xiàn)。或許還有浣紗的西施,人們傳說她曾隨范蠡在這一帶隱居。
          水環(huán)抱著溫州,也藏著秘籍。
          你隨便從哪一處上岸,都會有一個驚喜的發(fā)現(xiàn)。等在那里的不是一座安靜的老城門,就是端肅的老祠堂,或是一片熱鬧的新街市。明清的遺存與巴洛克建筑及現(xiàn)代的樓群交相輝映,讓人感覺這是一座韻味十足的城市。
          我以為,塘河既是溫州的母親河,也是溫州的代言者。它透露著一種溫州氣象,這種氣象比你看到的其他數(shù)字更有價值。在外人的印象里,來溫州就是來感受現(xiàn)代的節(jié)奏。不,我說你應(yīng)該來看看塘河,來感受一下江南的溫州,感受一下溫州的舒緩與潤澤,清新與透徹。
          塘河兩岸還有不少梅花,入冬時節(jié)一片燦白又一片炫黃,古代就有文人雅士劃船賞梅的傳統(tǒng)。還有楊梅林海,初入梅雨期也正趕上梅熟。那時你來,會看到河兩邊滿是梅子的艷紅。溫州人會疊聲地說:“入梅了!”入梅一詞,意味雋永。
          船已經(jīng)行走很久,塘河還在繞著,無有窮盡地繞著,它不是山呼海嘯那種鋪排,它是輕攏慢捻那種悠然。大海在不遠處候著,它不急,它要在這里好好地繞一繞。溫州對于它,有著太多的不舍。望見了八百里大羅山,起起伏伏,郁郁蔥蔥,成為溫州的壯麗畫屏。山洼處有高高的狀元坊,還有疊著黃色的臥云寺。
          棄舟上到山上,竟然清晰地看到了這條河。此時正是黃昏,夕陽在山,放射出最后一縷光芒,這縷光芒將溫州美麗地映現(xiàn)出來,尤其是塘河,現(xiàn)在鍍上了一層金黃,就像溫州圍著的一條華貴綬帶。
          漸漸地,顏色在變,已經(jīng)變成了深紅,深紅一點點遠去,那里,或就是大海的方向。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與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染(zhān) 未雨綢(móu) 絡(luò) 無缺
    B.立(zhù) 語箴言(jùn) 薄冰
    C.間(fāng) 管窺測(lí) 三分
    D.恨(zèng) 蓊郁郁(wěng) 游自在
    (2)簡析文章用第二人稱敘述的作用。
    (3)鑒賞文中畫線句子。
    (4)文中寫道,“塘河既是溫州的母親河,也是溫州的代言者”,作為“溫州的母親河”,塘河對溫州有何影響?作為“溫州的代言者”,塘河有什么特點?

    組卷:19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記錄著中華文化,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及生活習俗,并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含蓄委婉的民族性格。
          材料二:漢字構(gòu)成的漢語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有很強的組詞能力,因而漢字具有極高的使用效率,二千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就可以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因此,漢字比字母文字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
          材料三:漢字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lián)、書法這種漢語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透過漢字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欣賞甲骨文的野性,篆書的方圓,草書的瀟灑,行書的流暢,楷書的端莊,這些都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特色。
          請你結(jié)合上述材料,思考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