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xué)年湖北省武漢市城關(guān)高級中學(xué)高二(下)開學(xué)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17 1:0:1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套不住的手
    趙樹理
          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是高級社時期成立的,任務(wù)是教初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學(xué)技術(shù),兩個做活質(zhì)量最高的老農(nóng)民當教師,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副組長。
          組長陳秉正已經(jīng)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按一般慣例,這樣大歲數(shù)的人本來早就該不參加主要勞動,大隊成立敬老院,經(jīng)過評議,請陳秉正老人退休入院。這老人只進去了三天,就覺著只做那些揭麻皮、揀棉花之類的輕微勞動,有氣力沒處使,自動要求出院,依舊當他的教練組長。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guī)格,而且要教架勢,他先做榜樣,讓徒弟們在一邊跟著看。他一邊做一邊講,往往要重復(fù)講十幾遍,然后才讓大家動手他跟著看。因為格律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候腰太亙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沒有計劃 ……陳秉正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常常隨時打斷他們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們練架勢練得累了,陳秉正便和他們休息一陣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邊的溝岸上的副組長王新春。陳秉正一見王新春過來,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為被他握住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
          陳秉正的手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xiàn)在種的這教練場恐怕還是荒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xiàn)在的大隊長父子倆一攫頭一攫頭剜開、一條堰一條堰壘起來的。”
          陳秉正一本正經(jīng)地說:“是叫你們學(xué)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化了,你們的手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兒孫們?yōu)榱吮Wo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老人帶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卸下來交給滿紅媳婦說:“暫且給我放過去吧!”滿紅媳婦說:“爹!你就帶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在溝里閘谷坊,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閘完了,別的活兒又陸續(xù)接上來--鍘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 ……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
          一天,陳秉正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他除了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帶上。
          他住在招待所,當天吃過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套,便走出房間。因為院里兩截剩余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不太順當。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兩頭、留下中間的一段盤節(jié),又粗又短又彎又扁,很不好轉(zhuǎn)動。老人很費了點氣力才掀起來,轉(zhuǎn)了一個過就又跌死了。老人邀四個青年一同去轉(zhuǎn)動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帶脫下他的新棉襖來放在床上,就跟著走出去了。短短一截木頭,四個人就護滿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讓他們轉(zhuǎn),而自己去搬動另一截。接著彎下腰用兩手托住,兩腿擺成騎馬架勢,兩肩一聳,利利落落扛起來。
          緊接著,大家用鐵锨攏著院里的殘磚、破瓦等類的零亂東西,老人跟在后邊掃地。不過個把鐘頭就把六個院子都清理完了,垃圾都堆在大甬道的兩旁,成材的東西都抬到存剩余材料的后門外,只等夜間有卡車來裝載。老人對這成績欣賞了一陣,覺著這樣一清理,走起路來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襖。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發(fā)現(xiàn)把手套丟了。老人跑到雨道旁邊的垃圾堆里找,可幾十筐垃圾,怎么會找到呢?
          ……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凈凈的,搭在靠近火爐的一個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摘選自《人民文學(xué)》1960 年,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對一雙閑不住的手的真切描繪,創(chuàng)造了勤勞質(zhì)樸的陳秉正這樣一個形象鮮明的人物,選擇了日常勞動中的幾個片斷表達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勞動是崇高而光榮的。
    B.陳秉正老人在招待所利利落落扛起木頭的情節(jié),表現(xiàn)老人有一雙閑不住的手,有著很高的思想覺悟。
    C.小說情節(jié)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對前者的深入延伸。
    D.小說通過對陳秉正以及像他這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謳歌了他們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zhì),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xiàn)象。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新春對青年人說的話,從側(cè)面描寫陳秉正老人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大磨嶺大隊所做的貢獻。
    B.“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運用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陳秉正對過去沒有機械化助力開山,表示遺憾,且有稍稍的怨意。
    C.小說的語言既質(zhì)樸平易又生動幽默,口語化很明顯,達到了通俗化和藝術(shù)化的高度統(tǒng)一。如“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D.手套在小說中有烘托人物的作用,陳秉正老人有手套而不戴,是為了讓雙手更利落地勞作,烘托老人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文章是如何塑造陳秉正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4)本文以“套不住的手”為標題,有何用意?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10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區(qū)。作為獨特的文化區(qū)域,“江南”是“佳麗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產(chǎn)植被以及經(jīng)濟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人心目中這個文化區(qū)域所獨有的元素。美學(xué)研究者劉士林先生認為“詩情”與“審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而筆者認為,“文化江南”應(yīng)當由山、水、詩、書四個維度構(gòu)成。這里的“詩”是指廣義的文學(xué),“書”則是指書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撰寫、制作、流通、存藏等技術(shù),產(chǎn)業(yè)與運作制度。
          因此,可以說,“文化江南”的形成過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斷對象化、審美化、人文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詩”與“書”是山水審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動力;與此同時,作為審美對象與自然稟賦的山水,也為江南文學(xué)的發(fā)展與書籍產(chǎn)業(yè)的勃興提供了滋養(yǎng)與資源。山水與詩書互相形塑,造就了風格獨特的“文化江南”。作為客體的自然山水與作為主體創(chuàng)造物的文學(xué)、書籍互相成就,互相促進,而作為主體的詩人的實踐活動即是這種互相交融的原動力?!拔幕稀钡男纬蛇^程是作為主體的詩人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江南的山、水、詩、書的過程,也是江南山、水、詩、書滋養(yǎng)、形塑“人”的過程。
          晉室南渡之后,陶淵明在九江發(fā)現(xiàn)了田園山水,謝靈運、孫綽則在浙東發(fā)現(xiàn)了山水的價值。詩人將山水客體化為認識的對象,發(fā)現(xiàn)了山水的價值,而山水融入了主體,成為詩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信州所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則更是將山水主體化,讓人處于客體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對象。對于江南山水與詩(文學(xué))的關(guān)系,劉勰《文心雕龍》提出文學(xué)“得江山之助”的命題。中古以降的詩人文士對此多有闡發(fā),認為江南山水不僅提供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獨有的風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詩(詩詞曲賊)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帶”,分別繪就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正是走在歷史的延長線上。
           (摘編自馮國棟《江南的山水與詩書》)
          材料二:
          山水體現(xiàn)了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觀天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悉,故幾于道?!彼茏甜B(yǎng)萬物,不會因為相爭和沖突而破壞自然的和諧有序。水處于卑微的位置,卻彰顯了上善、至德和圣人的無為而治,水之“道”有益于心性涵養(yǎng)和政治治理。水為天下至柔至弱之物,卻能擊穿石頭等堅硬之物,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南朝宋畫家宗炳表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山水以其形質(zhì)之美更直接鮮明地呈現(xiàn)“道”,使仁者在靜觀山水之中國悟道而喜悅。這也印證了孔子所說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按照朱熹的解釋,“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事理像水一樣變動不居,義理像山那樣永恒不變。山水形成一種互補,將變化與恒常融為一體。通過在山水間游走、居住、體悟、靜觀,人們可參透天地之道、治世之道,成為智者或仁者,抑或兼容兩者。
          “山以之高,淵以之深”,山水的自然本性充分體現(xiàn)了“道”和“至德”。水大不可極,深不可測,潤澤萬物,入于無間;而高山仰止,為萬民所瞻。山水最能彰顯道的本性,是人悟道的直觀對象。中國的山水文明展現(xiàn)了“配對”的思維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組合邏輯。“山水”融合了靜止與流動、恒常與變化、透明與晦暗、密實和稀疏、整體與部分、陰陽、虛實、高低等兩極的概念。人在山水里通過“回到源頭”可取得新的興發(fā),汲取新的能量和源頭上孕育般的活力,從而解除身心的對立,回到最好狀態(tài)。
          山水賦德、山水比德、山水興德也是中國山水文明的特質(zhì)?!对娊?jīng)》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來傳達道德教誨,山水賦德是通過展示山水的原貌來喻指人的德性。山水比德也是常見的傳統(tǒng)用法,如《詩經(jīng)?魯頌?泮水》反復(fù)提到“思樂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邊上飲酒,表達對德政的歌頌。詩中還進一步由山水興德,引申出君王要通過修明德性而興邦安民?!对娊?jīng)?小雅?南山有臺》也以山比德,用南山北山各種草本植物起興,贊頌具備諸種德性的賢人君子,稱其“德音不已”。《詩經(jīng)》的首篇《關(guān)雎》更是借助河流水鳥植物的比興,歌詠“后妃之德”,“風天下而正夫婦”,使淑女配君子,而進賢思才。君子從起先的“寤寐求之”“輾轉(zhuǎn)反側(cè)”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郧偕姽闹Y相迎,心性從自然的情愛沖動轉(zhuǎn)向禮儀賢德,使性情和德性獲得涵養(yǎng)。山水天地間美好的景、物、人和生生不息的勞作,可激發(fā)人不斷完善自身,走向道德人生。
           (摘編自林志猛《中國山水文明與精神的超越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人將江南視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區(qū),是因為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產(chǎn)植被以及經(jīng)濟地位使江南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
    B.“文化江南”的形成,得益于江南山水與江南詩書互相形塑,前者為后者提供滋養(yǎng)與資源,后者不斷推動前者審美化、人文化。
    C.山水具有形質(zhì)之美,兩者可以形成一種互補,將永恒不變的義理與變動不居的事理融為一體,能夠直接而鮮明地呈現(xiàn)“道”。
    D.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組合邏輯,中國山水文明的最大特色是兩極“配對”,以此彰顯道的本性,讓人從直觀的山水中悟得“道”。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士林先生認為江南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是“詩情”與“審美”,而材料一作者則認為文化江南的本質(zhì)特征是山、水、詩、書。
    B.材料一列舉陶淵明、謝靈運、孫綽、辛棄疾的例子,有力地說明了在“文化江南”的形成過程中,江南山水與詩人是互相形塑的。
    C.水雖處卑微卻能滋養(yǎng)萬物,不會因為相爭和沖突而破壞自然的和諧有序,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笨梢姡杏刑斓?。
    D.材料二列舉并分析了《詩經(jīng)》中《泮水》《南山有臺》等三首詩,說明中國山水文明自古就有山水比德、山水興德的特質(zhì)。
    (3)下列詩句或詞句,最能體現(xiàn)“文化江南”特有維度的一項是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唐?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B.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宋?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C.萬卷圖書千戶貴,十洲煙景四時和?;ㄐ穆断葱尚裳?,水面風披瑟瑟羅。(唐?殷文圭《題吳中陸龜蒙山齋》)
    D.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楊慎《臨江仙》)
    (4)兩則材料同以山水為論述對象,但論述目的并不相同,試簡要說明。
    (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理念,請以上述兩則材料為依據(jù),分析說明這一理念的內(nèi)涵。

    組卷:4引用:2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
          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xué),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yè),東復(fù)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shù)日不厭。景監(jiān)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摈痹唬骸拔嵋詮妵g(shù)說君,君大說之耳?!毙⒐扔眯l(wèi)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wèi)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毙⒐唬骸吧啤!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強。孝公使衛(wèi)鞅將而伐魏。衛(wèi)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shù)破于齊秦,國內(nèi)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萃踉唬骸肮讶撕薏挥霉遄砸病!毙l(wèi)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chǔ)。
    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鞅投奔秦國,受到孝公賞識。他本是衛(wèi)國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攬賢才,于是通過景監(jiān)見到孝公,說之以強國之術(shù),孝公與他交談,數(shù)日不覺厭煩。
    B.商鞅旁征博引,說服孝公變法。他初步站穩(wěn)腳跟后,又借歷史興亡來證明改革的必要,勸說孝公變法,最終孝公賜予他官職,又下達了變法的命令。
    C.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
    D.魏國被迫遷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國戰(zhàn)事失利,無奈割讓河西之地獻給秦國以求和,并遷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說,遺憾的是沒有聽從公叔座的勸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

    組卷:642引用:28難度:0.4
  • 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梅花引?荊溪阻雪
    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蔣捷是南宋詞人,本詞作于南宋滅亡之后。②燈暈舞:昏暗的燈光搖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為絮的冬衣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首句“白鷗問我泊孤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借白鷺的口,說出了詞人孤舟夜泊的境況,引出孤舟受阻的題意。
    B.“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巧用反問,回答了前句提出的問題,詞人泊船是因為心里情愿留下。
    C.“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渲染了詞人此刻所處的環(huán)境之惡劣:天色昏黃,雪花紛飛,冰冷刺骨。
    D.詞中“舊游”“夢也”等詞語的重疊使用,使作品表達的情感回環(huán)跌宕,讀來韻味十足。
    (2)本詞中,詞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體內(nèi)容?請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11難度:0.6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在《聲聲慢》中的“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孤寂凄涼,便覺時光難捱,而在《醉花陰》中“
     
    ,
     
    ”借裊裊香煙、陰沉天色寫因愁濃而怨天長。
    (2)在《逍遙游》中,莊周用水與舟的關(guān)系,來形容大鵬飛翔必須依賴天空的廣闊的句子是:“
     
    ,
     
    ?!?br />(3)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寫到自己刻苦求學(xué)并自得其樂,所以無視物質(zhì)生活貧乏的句子是“
     
    ”,以“
     
    ”一句總結(jié)自己求學(xué)的經(jīng)歷,發(fā)人深省。

    組卷:27引用:4難度:0.8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jié),①同學(xué)們積極響應(yīng)總?!跋蚶蠋熤戮?,感恩有您”,紛紛給老師寫祝福短信。小李同學(xué)這樣寫道:敬愛的老師,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今天特別感念您!送個短信祝福您,②深深反應(yīng)我心意,③您用一把思想的戒尺,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        ,        。謝謝您的教誨!祝您節(jié)日快樂!
    (1)文中畫波浪線的①②兩處句子,有語病。下列對語病的說明及修改建議,正確的一項是
     

    A.①成分殘缺,應(yīng)在句尾加上“的號召”;②用詞錯誤,應(yīng)改“反應(yīng)”為“反映”。
    B.①搭配不當,應(yīng)改“響應(yīng)”為“落實”;②搭配不當,應(yīng)改“反應(yīng)”為“表達”。
    C.①成分殘缺,應(yīng)在句尾加上“的號召”;②搭配不當,應(yīng)改“反應(yīng)”為“表達”。
    D.①搭配不當,應(yīng)改“響應(yīng)”為“落實”;②用詞錯誤,應(yīng)改“反應(yīng)”為“反映”。
    (2)請在畫橫線處,仿照③句式寫一個比喻句,使上下句語意連貫完整。
    (3)在下面的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某烧Z。
          唐朝社會的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筆下①        ,活靈活現(xiàn)。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即阿巴貢、潑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臺,而唐朝文人筆下的吝嗇和貪婪之人亦②        ,這些生活在社會各階層的人,被唐代文人刻畫得③        ,讀來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爾。

    組卷:7引用:1難度:0.6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毛澤東詩詞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從文化名人到歷史典故,從民間故事到神話傳說,從哲學(xué)思維到日常習俗,字里行間,       。毛澤東詩詞中反復(fù)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風雪云霧、蒼松蠟梅、旌旗鼓角、炮聲彈洞等,要么是歷代文人騷客托物言志的傳統(tǒng)物象,要么是現(xiàn)代作家用來描繪戰(zhàn)爭風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別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中國詩壇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澤東那樣深刻地體現(xiàn)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民族特色,產(chǎn)生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
          毛澤東詩詞蘊含著充滿激情的理性,熾熱而深邃,呈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特征。毛澤東詩詞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體察中國人民的形勢與任務(wù),剖析中國革命的疾苦與心聲,重溫20世紀中國歷史的      與滄桑巨變,追溯毛澤東跌宕起伏的奮斗足跡和心路歷程。毛澤東詩詞又洋溢著充滿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濃郁,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毛澤東詩詞想象獨特、語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長,在平淡中彰顯神奇,在黑暗中出現(xiàn)光明,在困難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現(xiàn)剛毅。正因為如此,毛澤東詩詞讀來使人       ,能夠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塑造人。
          毛澤東說過:“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yīng)當兼讀?!薄拔业呐d趣偏于豪放,不廢婉約。”豪放派氣勢磅礴、意境雄渾,婉約派婉轉(zhuǎn)含蓄、纏綿排側(cè)。毛澤東詩詞明顯偏重于豪放格調(diào),包涵寰宇、      ,凸現(xiàn)出大國氣象和偉人氣度。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俯拾皆是 波瀾壯闊 蕩氣回腸 貫通古今
    B.鱗次櫛比 波瀾壯闊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
    C.鱗次櫛比 波詭云譎 蕩氣回腸 通今博古
    D.俯拾皆是 波詭云譎 感人肺腑 貫通古今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它們既是讀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載體,也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工具,有著廣泛的認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們既是讀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載體,也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工具,有著廣泛的認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們既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工具,也是讀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載體,有著廣泛的認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們既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工具,也是讀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載體,有著廣泛的認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毛澤東詩詞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體察中國人民的疾苦與心聲,剖析中國革命的形勢與任務(wù)。
    B.毛澤東詩詞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使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體察中國人民的疾苦與心聲,剖析中國革命的形勢與任務(wù)。
    C.毛澤東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使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體察中國人民的疾苦與心聲,剖析中國革命的形勢與任務(wù)。
    D.毛澤東詩詞史詩般地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使讀者能夠全面客觀地剖析中國人民的疾苦與心聲,體察中國革命的形勢與任務(wù)。

    組卷:23引用:19難度:0.9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雷雨天氣出行是比較危險的行為。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出行,一定要出行,也不可與路燈桿、信號燈桿、空調(diào)室外機、落地廣告牌等金屬部分接觸,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線和變壓器下避雨,蹬水時要隨時觀察所過路段附近有沒有電線斷落在積水中;還要當心下水道、排污井等深坑,如果發(fā)現(xiàn)路面有旋渦、突泉時一定要繞行,也要留心路面上的特殊標志,這些可能是發(fā)現(xiàn)險情后提醒過往行人和車輛的標志。
          夏季雨水來襲,道路上往往會有積水,拖鞋、涼鞋、卷褲腳等可以說是蹚水的“標配”。這種常見的蹚水行為,①         。道路積水中混雜了地面和地下管網(wǎng)中的各種污物,有大量致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如果長時間浸泡在污濁的水中,②         ,比如足癬、浸漬性皮炎、皮膚外傷感染。因此建議,③         ,如果不穿膠鞋而雙腳皮膚又有破潰,細菌就可能從小的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進而導(dǎo)致感染。所以蹚水一定要注意,切莫惹“毒”上身。
    (1)請用含有并列關(guān)系的假設(shè)句概述第一段的內(nèi)容。要求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40個字。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2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足助其為惡。--蔡元培
          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
          要求:圍繞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26引用:1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