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八單元》2021年單元測試卷(6)
發(fā)布:2025/7/17 2:0:19
一、基礎(chǔ)題(21分)
-
1.對下列各句的描寫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組卷:9引用:4難度:0.6 -
2.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h2>
組卷:195引用:6難度:0.9 -
4.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組卷:120引用:11難度:0.9 -
5.從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組卷:100引用:6難度:0.8
二、填空題(共1小題,每小題6分,滿分6分)
-
6.補(bǔ)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錢塘湖春行》中描寫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
(2)《木蘭詩》中寫木蘭躍馬飛奔、馳騁戰(zhàn)地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
(3)杜甫《望岳》一詩用自問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與蒼茫雄奇。這句詩是:
(4)《天凈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陋室銘》中點(diǎn)明全文主旨,交代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愛蓮說》中從生長環(huán)境角度歌頌蓮的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
(7)《醉翁亭記》中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組卷:3引用:2難度:0.7
二、閱讀題(39分)
-
7.閱讀《諫太宗十思疏》和下面兩個(gè)文段,回答問題。
【文段一】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① ,②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③ ,時(shí)時(shí)猶唱,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文段二】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號(hào)皇帝陛下:
臣竊觀自古人主,享國日久,無至誠惻憂天下之心,雖無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嘗不亂。自秦已下,享國日久者,有晉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聰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國日久,內(nèi)外無患,因循茍且,無至誠惻憂天下之心,趨過目前,而不為久遠(yuǎn)之計(jì),自以禍災(zāi)可以無及其身,往往身遇災(zāi)禍,而悔無所及。雖或僅得身免,而宗廟固已毀辱,而妻子固以困窮,天下之民,固以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脫于困餓劫束之患矣。夫?yàn)槿俗訉O,使其宗廟毀辱;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豈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晉、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為其禍災(zāi)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蓋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茍無至誠惻憂天下之心,則不能詢考賢才,講求法度。賢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歲月,則幸或可以無他;曠日持久,則未嘗不終于大亂。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有仁民愛物之意,然享國日久矣,此誠當(dāng)惻憂天下,而以晉、梁、唐三帝為戒之時(shí)。以臣所見,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謂能得賢才;政事所施,未可謂能合法度。官亂于上,民貧于下,風(fēng)俗日以薄,才力日以困窮,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嘗有詢考講求之意。此臣所以竊為陛下計(jì),而不能無慨然者也。
夫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shí),而不可以曠日持久。晉、梁、唐三帝者,不知慮此,故災(zāi)稔禍變,生于一時(shí),則雖欲復(fù)詢考講求以自救,而已無所及矣!以古準(zhǔn)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shí),莫急于今日。過今日,則臣恐亦有無所及之悔矣。然則,以至誠詢考而眾建賢才,以至誠講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背荚副菹乱越K身之狼疾為憂,而不以一日之瞑眩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備從官,朝廷治亂安危,臣實(shí)預(yù)其榮辱,此臣所以不敢避進(jìn)越之罪,而忘盡規(guī)之義。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則天下幸甚!
(王安石《上時(shí)政疏》)(1)請將【文段一】中缺失部分的內(nèi)容補(bǔ)充完整。
(2)結(jié)合《桂枝香?金陵懷古》,概述王安石寫《上時(shí)政疏》時(shí)的社會(huì)情況,并結(jié)合課文分析兩篇“疏”文分別針對什么問題而向皇帝提出建議。
(3)《諫太宗十思疏》和以上兩個(gè)文段都體現(xiàn)了作者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shí),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此三文是如何圍繞所憂之事展開議論的。
(4)請用“/”為下面這段文字?jǐn)嗑?,并結(jié)合《上時(shí)政疏》和《諫太宗十思疏》談?wù)勅绾巍笆爻伞薄?br /> 上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jiǎng)?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dāng)與諸公慎之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jì)》)組卷:0引用:0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選自《左傳》)(1)下列帶“之”的各句均出自課文,按用法把“之”分類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公從之
②臣之壯也
③是寡人之過也
④許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來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晉,何厭之有
⑨將焉取之
⑩唯君圖之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D.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3)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燭之武“夜縋而出”,說明當(dāng)時(shí)鄭國的情況十分危急。
B.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shí)力與秦國不相上下。
C.晉侯為了報(bào)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
D.燭之武說秦國退兵的理由一共有兩條,一是亡鄭利于晉,二是存鄭利于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5)試分析燭之武的說理藝術(shù)。組卷:34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
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dá),適足助其為惡。--蔡元培
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
要求:圍繞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26引用:1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