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5/7/17 14:0:1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題,1~10題每題2分。11~15題每題3分,共35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均不得分;把正確答案的序號用鉛筆涂在答題紙的規(guī)定位置)

  • 1.下列四種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h2>

    組卷:164引用:4難度:0.7
  • 2.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時,將重為10N的物體放入盛滿水的盆中時,溢出水重為9N,則( ?。?/h2>

    組卷:102引用:1難度:0.8
  • 3.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

    組卷:39引用:1難度:0.8
  • 4.如圖所示,用蠟燭和茶色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組卷:108引用:2難度:0.6
  • 5.《春秋繁露?楚莊王第一》載有“雖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其中記載的“五音”即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亦稱五音,相當于現(xiàn)代7個音階中的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  )

    組卷:236引用:7難度:0.8
  • 6.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h2>

    組卷:49引用:2難度:0.6
  • 7.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zhì)量m及液體體積V,得到幾組數(shù)據(jù)并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558引用:11難度:0.5
  • 8.如圖所示是一種道路上常見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的成像鏡頭可簡化為一個凸透鏡,圖中能正確反映車輛ab成像原理的是( ?。?/h2>

    組卷:593引用:12難度:0.8
  • 9.已知酒精的密度為0.8×103kg/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774引用:4難度:0.6
  • 10.下列各物理單位中,功的國際單位是( ?。?/h2>

    組卷:19引用:1難度:0.8
  • 11.上課時,老師邊講課邊向教室后面走動,如果以老師為參照物,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56引用:5難度:0.9
  • 12.如圖所示,有關粒子和宇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31引用:1難度:0.6
  • 13.關于普通中學生,下列數(shù)據(jù)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h2>

    組卷:23引用:1難度:0.8
  • 14.電路中的電流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的許多特點和水流、車流類似,人們在研究電流特點時,多用水流來相比較,這種科學思維方法叫做( ?。?/h2>

    組卷:29引用:5難度:0.9
  • 15.下列有關量筒的使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472引用:4難度:0.9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8分)

  • 16.純水結成冰,其質(zhì)量
    (選填“改變”或“不變”)。已知常溫常壓下,冰的密度與純水的密度之比為9:10。若在常溫常壓下,一塊冰的體積為V1,其完全化成純水后,純水的體積為V2,則V1:V2=

    組卷:2引用:0難度:0.6
  • 17.合肥壽春中學非常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四不五靜”中有一條“不大聲喧嘩”,從物理學角度看,是提醒大家要控制聲音的
    。(選填“響度”“音調(diào)”或“音色”)

    組卷:74引用:3難度:0.8
  • 18.“五?一”期間,小明全家自駕游,他們09:00從西昌出發(fā),12:50到達蒲江休息區(qū),休息一會后,13:00繼續(xù)前進,14:00到達成都出站口。途中,他們的轎車曾超過了幾輛行進中的載重卡車,小明驚奇地發(fā)現(xiàn)哪些卡車在遠離他們而退,他是以
    為參照物。已知西昌到成都高速路全長420km,則轎車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km/h。

    組卷:541引用:50難度:0.9
  • 19.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那么這束光線的入射角大小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大小為
    。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6分)

  • 20.如圖所示,OB是一束光線由空氣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線,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并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組卷:37引用:4難度:0.5
  • 21.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

    組卷:294引用:6難度:0.7

四、實驗題(第22題4分,第23題10分,第24題12分,共26分)

  • 22.在湄江地質(zhì)公園進行研學活動時,小明撿到一塊形狀怪異的小化石,為測量小化石的密度。他利用已學知識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1)用天平稱出小化石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后,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小化石的質(zhì)量為
    g;
    (2)用量筒和水測量小化石體積,“先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其中“適量”的確切含義是:
    ;
    ②小化石和水的總體積不能超過量筒

    (3)小化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忽略細線的體積),小化石的密度是
    g/cm3;
    (4)若小明先測出小化石的體積,將小化石從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稱出其質(zhì)量,求出小化石的密度。這樣測出小化石的密度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組卷:130引用:5難度:0.5
  • 23.小明同學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如圖甲所示,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diào)到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4)接著,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如果僅將圖乙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發(fā)現(xiàn)光屏上仍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
    的。

    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24.為了探究聲音的三個特性,同學們用兩把大小完全一樣的鋼尺和塑料尺分別進行了以下操作,如圖所示:
    (1)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邊緣,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它,聽聲音看現(xiàn)象,從而得出了聲音的
    與振動
    有關。
    (2)保持鋼尺伸出長度不變,用大小
    (選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撥動它伸出桌面的端部,聽聲音看現(xiàn)象,從而得出了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
    (3)把上述步驟中的鋼尺換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聽出了兩次聲音的
    不同。
    (4)以上探究方法叫
    (選填“轉換法”、“類比法”或“控制變量法”)。下列研究問題的方法不是采用這種方法的是
    (選填選項字母)。
    A.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與琴弦長短、粗細、松緊的關系
    B.用懸掛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

    組卷:68引用:5難度:0.7

五、計算題(第25題6分,第26題9分,第27題10分,共25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重要的計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 25.如圖所示的圖表描述的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褒斖觅惻堋钡那闆r,已知兔子跑起來的平均速度為7.2km/h,請回答:
    (1)烏龜?shù)钠骄俣仁嵌嗌伲?br />(2)烏龜?shù)竭_終點時,兔子距離終點多少米?
    (3)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多長時間?

    組卷:523引用:3難度:0.6
  • 26.校園內(nèi)有一塊景觀石,慧慧同學想估測一下這塊景觀石的總質(zhì)量。她取了同種材料的一個長方體小石塊為樣品,測出小石塊的長為6cm,寬為5cm,厚為2cm,并測出小石塊質(zhì)量為150g?;刍塾譁y出景觀石的總體積為12m3,請你幫慧慧同學解決下列問題:
    (1)樣品小石塊的體積為多大?
    (2)樣品小石塊的密度為多大?
    (3)景觀石的總質(zhì)量為多少噸?

    組卷:397引用:5難度:0.7
  • 27.小輝和同學一起參觀烈士陵園。他們看到一塊花崗巖紀念碑,經(jīng)測量得知,紀念碑高4m,寬80cm,厚50cm。試求它的質(zhì)量(ρ花崗巖=2.6×103kg/m3)。

    組卷:9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